【明報專訊】欄目簡介:以另一種角度理解中國歷史,以小見大,發掘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趣味
當看到日本動漫《校園迷糊大王》的女主角邊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邊把孫子理解為懂得女人心的「女人」時,我們這些中國觀眾固然不禁哂笑。但大家接觸不同時代或不同文化中的人物時,若不留意背後的風俗習慣的話,有時也難免會鬧出笑話。
上述橋段之所以成為笑點,在於中日兩國對「子」這個稱謂的概念不同﹕中國古時尊稱學問好的人為「子」,而現代日本人名字帶「子」的都是女性。不過我們對日本人名字的這個定見,或許也反過來誤導自己。隋朝時出使中國的日本人(遣隋使)中,作為團長的小野妹子,被普遍誤會是女性,但古代日本的「子」其實不表性別(同時期日本還有男性重臣蘇我馬子),「妹」也可能與日本古代風俗或漢字表音不表義有關,正是背景差距令我們的想法有所偏差。
寶、玉、芬、芳
古代男女皆可用
不過這種偏差並不止於異國文化,我們讀古代中國文化時亦有可能出現。漢代有個文人叫陳琳,清代有個文人叫李汝珍,以現代習慣看來,都應是女性的名字吧?其實現在大多用於女性人名的字,不少在古代都沒有性別之分,這媮|其中兩大類:一類是表示美好珍貴的,例如「美」、「寶」、「琪」、「玉」等,宋代詞人廖世美、晉代文人干寶、宋代詞人王琪、唐代詩人李群玉都是男性,當然我們最熟悉的應是《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另一類是「梅」、「蘭」、「芬」、「芳」等植物名稱或修飾語,也有近代詞人吳梅、近代哲學家馮友蘭、清代文人馮桂芬、近年網上竄紅的歷史人物李元芳等男性例子。
「鳳」原是雄性
也有一個「鳳」字,現在以「鳳」為名的,大抵都是女性,這恐怕是受龍鳳成對的觀念影響,以為龍代表雄,鳳代表雌。但身為百鳥之王的鳳本是雄性,鳳凰中的凰才是雌性,古籍中的傳統說法是:「雄曰鳳,雌曰皇(通凰)。」漢代才子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時,就彈奏了琴曲《鳳求凰》以表心[。
近代香港的文人中,也有一位著名男作家名叫葉靈鳳,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知多齱R「龍鳳」原不表雌雄】
我們現在把「龍鳳」配成一對,大抵會配以雌雄之分,例如結婚器物會有龍有鳳,古代亦以龍借指皇帝、以鳳借指皇后或太后。其實「龍鳳」的「鳳」,應解作「鳳凰」這個物種,取其尊貴威嚴或吉祥之意,後來又有了從屬於龍的意涵,本來並不表示雌雄,《三國演義》就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兩個謀士並舉。類似的構詞還有「龍虎」,也是只取英武賢能或虎從屬於龍之意,不表雌雄。
文:葉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