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巴金原著小說《家》、《春》、《秋》被稱為「激流三部曲」,講述大家族中各人在面對封建制度、長輩壓力時的不同反應及表現。主角為大家族的長子,思想封建保守,對長輩事事順從;次子受西方文化影響,思想較開放,敢於指出不合理現狀,不怕反抗,二人性格鮮明突出,對比強烈。 兩代矛盾代代皆有 活動中播放的實驗錄像,即使對白用語、演員演技表情與現今標準均有所不同,但劇情仍然牽動觀眾情緒,近至尾聲,看見戲內主角的最終抉擇,更有觀眾忍不住拍手。 許敖山表示,故事內容講述上一代與下一代的思想矛盾衝突,放於現今社會都一樣,「一代與一代的矛盾、互相拉扯的張力,每個年代都會出現,新的會變舊,舊一代會評價新一代」。 龔志成亦認為,從故事中看到人的感情及倫理觀念很強,現在看雖然略感陳套,但卻反映事實,傳統倫理觀念至今依然有影響力,「很少一個單獨演出可覆蓋不同階層的人,但《家》、《春》、《秋》卻可以,而且有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有90歲老人,也有前衛藝術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