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期談及要在「死亡之卷」閱讀理解中逃出生天,同學需調整閱讀時的思維方式。理想的閱讀過程應包括﹕
(1)釐定閱讀任務;
(2)選取合適策略;
(3)檢視理解程度;
(4)調節對應策略這四方面的認知能力。
這次我們談釐定閱讀任務。
不知大家有否發覺,閱讀總是帶有目的,如我們要找出陌生地方的正確位置,得閱讀地圖;我們要研習粵劇的由來,也得查看相關書籍;舉凡娛樂消遣、陶冶性情、增進知識等,我們都會高捧書籍,各取所需。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的閱讀往往是有目的,而且是自發的。然而,自發按興趣去看文章的方法不適用於應考閱讀卷,應付閱讀卷問題的閱讀是消極、被動的。要扭轉這種消極的閱讀方式,大家可留意筆者往後講解的閱讀策略。
同學只要想深一層,閱讀卷的閱讀目的是回應問題,換句話說,反映同學閱讀水平高下的關鍵正是回答問題的準繩度。因此,同學應考閱讀卷時不單要理解文章內容,還得理解問題的考問焦點。
擬題者會根據文章的內容及寫作技巧擬設問題,它們或多或少揭示了文章的內容,同學應先從問題中抽絲剝繭,為正式閱讀文章奠下明確的方向。閱讀問題時,除了要明瞭考問的焦點外,更重要的是預測文章的內容。大家可參考下列的策略:
“ 將已有的知識連繫文章內容 → 建構對篇章的理解 → 檢視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
→ 問題總會交代文章的內容重心,當發現問題慣常圍繞某個主題或信息時,同學應盡量將已有的知識與文章內容線索連繫,提高理解的準繩度
→ 問題會交代文章涉及的內容細節,同學閱讀時可多留意文中提及的人物、事情、物件或情感等,這些都是重大提醒。此外,問題多考問文章的表達手法,同學應先了解文章的文類或體裁,運用對該種文類或體裁的認知,深入理解篇章
→ 問題考核重點可涉及文章某段、某句,甚或綜合全篇的內容,同學若先解拆問題,在文章將相關的地方加以標示,正式閱讀時就能逐步檢視自己對內容理解多少,提高作答的準繩度
對閱讀卷的問題保持敏銳觸覺,才能圓滿作答,免除「死亡之卷」的威脅!
文:語文工作者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