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事件令新加坡近年日增的排外情緒再受關注。有學者指出,不滿情緒源自政府的移民政策,令新加坡人憂慮外來者「爭飯碗」兼瓜分共資源。惟政府面對出生率持續下跌和經濟發展需要,不得不繼續增加移民和外勞,陷入兩難。 土生本地人比例跌至六成 新加坡現時每名婦女平均生1.29胎,低於2.1的人口替代水平,因此相當依賴外來人口填補勞動力。2008至2012年間,新加坡每年平均引入1.85萬新移民,而現有540萬人口中,逾200萬為外來人口,當中130萬為外勞,佔近四分之一,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比例跌至只佔全國人口六成。當地政府去年公布的人口政策白皮書,亦準備繼續有計劃引進移民,預期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690萬。 惟有關政策令新加坡人大為不滿,除了擔心外來人口搶走本地人的就業機會,亦有愈來愈多民眾覺得外來人口令住屋、醫療、交通等基礎設施受壓,公共資源被瓜分,結果白皮書一出,即惹來大批本土居民上街示威。雖然新加坡政府為紓解民怨,推出政策收緊引入外勞的條件,並向聘請外勞的公司加稅,但人力部代部長陳川仁表明,政策「並非要趕走外國人」,強調星洲歡迎全球投資及人力,以作為新加坡經濟蓬勃發展的基礎。 不過,人口問題已成國家社會隱憂。新加坡本為多種族國家,政府透過融合政策維持各族群之間和睦共融,但這種平衡相當脆弱,在外來人口湧入之際更見失衡趨勢,近年不時發生的排外事件令人憂慮。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今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就發現,逾三成民眾為過去5年基於國族所生的偏見增加。 學者:反應過度損長遠利益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尤金.陳(Eugene Tan)指出,新加坡國民的憤怒顯然源自政府的移民政策。雖然網上的激烈行動可說是反應過度,並不能反映一般新加坡人的感受,然而排外情緒如持續增加,恐影響新加坡在全球的聲譽,削弱作為新加坡命脈的貿易、投資、人口流動開放性,損害新加坡的長遠利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