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今年烏克蘭事件一直都是國際爭端和各種不友好行動的理由。一些媒體披露稱,目前烏國防工業代表正在和外國同事談判,最後可能轉讓一些重要技術,其中包括中國與烏方談判購買洲際導彈的技術。
據環球時報援引俄羅斯軍事觀察網報道,幾天前有報道稱,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市「南方機械製造廠」的代表正在和中國代表進行談判。另外還有消息稱,烏方還在和沒有透露名稱的第三方進行談判,似乎是在土耳其境內進行。工業和軍事裝備領域的國際合作本是最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近期烏克蘭南方機械製造廠參與的談判卻成為令人不安的理由。主要是因為在蘇聯解體前,該廠負責製造洲際彈道導彈。據悉,類似導彈的技術資料文件至今仍在該企業保存。正因為如此,人們有理由擔心相關設計文件和技術可能會轉讓給第三國。
另外一個值得憂慮的理由是烏克蘭經濟形勢嚴峻,相關風險較大。烏克蘭預算捉襟見肘,因此新政府被迫尋找各種方式補充預算。任何人都無法擔保,為了從第三國得到至關重要的貸款,烏當局不會決定轉讓秘密文件。類似交易可能產生國際性的影響。比如,相關導彈文件的轉讓可能會對俄羅斯核導實力造成打擊。南方機械製造廠曾經生產過R-36M系列洲際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18「撒旦」,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範圍為16000公里。同時,SS-18以其8.8噸的發射重量,成為世界上最重的洲際彈道導彈),其中一些導彈至今仍在俄軍戰略火箭兵服役。
俄外交部已經對相關新聞做出回應,提醒烏克蘭遵守自己參與的兩項重要國際協議,即導彈技術監督機制和防止彈道導彈擴散的國際行為準則。其中導彈技術監督機制國際協議於1987年締約,之後共有34個國家自願加入,包括烏克蘭。該協議規定監督所有能用於製造核武器運載工具的導彈技術和設備的供應。所有能用於製造核導彈的武器系統、技術和設備總共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射程超過300公里、有效載荷超過500千克的導彈系統。第二類包括導彈製造所需的其他各種系統、技術和設備。
協議規定,第一類產品不能互相轉讓,第二類系統和技術的轉讓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能進行。至於防止彈道導彈擴散的國際行為準則,包含了締約國必須履行的許多條款,主要目的是防止能夠運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彈道導彈技術擴散。締約國既不能出售可攜載核或生化戰鬥部的現成導彈系統,也不能轉讓製造類似系統所需要的技術。
俄外交部對近期有關烏克蘭國防工業與第三國談判的報道表示關切,希望烏領導人和國防企業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外政治局勢下,堅持履行自己承擔的所有義務,放棄直接違背現有國際協議的舉措。
目前尚未有消息正式確認烏克蘭南方機械製造廠參與的談判話題就是導彈技術資料的轉讓。但是,現有情報足以成為俄外交部就此發表評論的理由。其他國家暫時也未就類似談判消息發表任何評論。
文章臆測,從現有情報來看,可能得到烏克蘭相關導彈技術文件的國家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