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土地
馮廣寧 內地自由撰稿人
上月12日,廣東省政府將《國務院關於同意廣東省調整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轉發至廣州市政府,這意味蚍s州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將正式拉開序幕。此次調整,廣州行政區劃將由原來「十區二縣級市」變為「十一個城區」,縣級的增城市和從化市從此走入歷史,成為廣州市的一部分,兩區戶籍居民「一夜變成廣州人」。
14年間,廣州先後經歷了3次較大範圍的區劃調整,逐步奠定了今日「大廣州」的格局,市轄面積達到7434.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增加百萬以上。
媒體齊提調整後穗面積超滬
在報道此次區劃調整時,不管是央視還是廣州的本地媒體,都一再提到區劃調整後廣州的面積比上海大,這種說法其實暗示了廣州把上海作為一個要趕超的競爭對手。
據廣州市統計局資料顯示,廣州在2013年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5,420.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增速也高於上海的7.7%。不過,上海仍是中國經濟龍頭之一,其21,602.12億元的GDP把廣州遠遠地甩在後面。在這種情G下,倘若廣州要追趕上海,相比法律修訂與制度完善耗時日久,擴充土地面積可謂最直接和快捷的做法。
憬狻P知,土地與資本、勞動力都是經濟發展的要素,在資本與勞動力條件幾近相同的情G下,擁有更大的土地面積,就意味蚞皉釦韝j的發展潛力;長遠而言,土地面積愈大,可容納的產業便愈豐富,轉型起來也就相對從容一些。由此來看,便會明白何以媒體一再提及廣州的面積超過上海,其潛台詞即是廣州擁有了超越上海的「土地資本」,趕超一說便不是無水之木。當然,最終結果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
更多土地代表更大發展潛力
提到與上海的競爭,就不能不說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當上海自貿區成為定案,粵港澳自由貿易區隨即也成為媒體熱炒的話題。粵港澳不僅在地理位置相鄰,產業同樣具有互補性,而CEPA經過近10年的檢驗,有成果也有不足,要繼續推進三地經貿一體化,設立粵港澳自由貿易區既有上海的「前車之鑑」,也可謂大勢所趨。
自貿區成「大廣州」重要拼圖
作為粵港澳自由貿易區組成部分,據廣州市長陳建華透露,廣州已把南沙的特殊監管區,即保稅區及空港經濟區列入粵港澳自貿區申報範圍,兩個區域加起來達到15.2平方公里。假如粵港澳自由貿易區獲得批准,勢必能夠有效整合三地資源,提高區域創新與競爭能力;從廣州而言,區劃調整為其帶來遠較過去廣闊的腹地,若以自貿區為引擎,並借助港澳地區在資金、技術設備及專業人員上的優勢,這片如今看起來仍舊落後的腹地,就不會是包袱,而可能轉化為未來的金礦,為「大廣州」的勃興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