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左起﹕袁博士與徒弟謝詠泉(大海攝)
放大
 
圖1(大海攝)
放大
 
圖2(大海攝)
放大
 
圖3(大海攝)
放大
 
圖4(大海攝)
放大
 
圖5(大海攝)
放大
 
圖6(大海攝)
放大
 
圖7(大海攝)
放大
 
圖8(大海攝)
放大
 
圖9(大海攝)
放大
 
圖10(大海攝)
放大
 

其他新聞
歷史解謎﹕崇佛國君 卻用道士治國?
思考有方﹕根據原則 攻守有道
細說詩語﹕詩句的節奏(一)
流行情報﹕成人禮——長大象徵
參考答案﹕流行情報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放眼中華﹕內家拳 「被動」制勝

【明報專訊】欄目簡介:每期探討中華文化的專題故事,知識與趣味並重

人們常說「拳腳無眼」,不少人認為武術拳法都是「進擊的拳術」,以主動出擊、打倒他人為目的。中國武術中的「內家拳」與之相反,是霸氣不外顯、後發制人的「被動拳」。內家拳的被動特質源自道家學說「隱而不顯」之精神,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以靜制動 以柔克剛

精通太極拳、八卦掌、武當拳及泰式搏擊的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中醫學院兼任講師袁康就博士說,在中國武術中,拳法分內家拳及外家拳兩大類。這種分類見於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所寫《王征南墓誌銘》:「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意即外家拳出拳招式主動,而內家拳則要求「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拳法亦以被動為主。

袁博士與徒弟謝詠泉即場示範基本的內家拳攻擊招式,大家留意袁博士和謝師傅的動作,從中可看得出「內家拳」的核心精神及與道家思想關係。預備好,就準備接招了﹗

「靜」如何制「動」?

圖1示範動作﹕謝師傅(右)揮拳攻擊袁博士(左)。什麼是「靜」制「動」?聽來難以理解,其實不難明白。袁博士指內家拳出拳形式較被動,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意。像圖中袁博士也是先待謝師傅出拳攻擊才有下一步動作。

圖2示範動作﹕袁博士於對方攻到前才接下攻擊。所謂「被動」,就是後發制人,待別人攻擊才出招。謝師傅說:「內家拳的真正精髓是保命,不是打擂台,亦不是表演。」如圖中所示,當謝師傅出擊,袁博士先接對方一拳。他說:「通常都先要『硬食』對方一招,接下來才再出招抵擋。」這源於道家提倡的精神,「道家主張要隱藏,自勝者強,不需主動撩事鬥非,以道家修為學拳的人不會自我吹噓」。

圖3示範動作﹕接荂A袁博士即將把對方的關節扭轉,使對方失去進攻能力。袁博士表示和人對打,不能只做一味搏擊、貪勝不知輸的「武牛」,每一下動作都顯示出修為,武功高強也要有高修為好品德,才能令人尊敬,「要思想、多讀書、習概念,然後有自己的體會再運用出來」。

圖4示範動作﹕最後,袁博士再以膝撞擊倒對手。謝師傅最初出拳攻擊,袁博士擋下他的拳後,再進一步讓對方不能進攻。雖然看起來謝師傅是主攻者,但最後卻是袁博士制住謝師傅。袁博士和謝師傅的示範,正體現「以靜制動」之意。

「柔」如何克「剛」?

圖5示範動作﹕「柔」並不是柔弱,是動作姿態的表現,力度也是相當剛勁有力。謝師傅的姿勢像輕柔的撥水動作,袁博士以水為喻:「水流動時動態是柔的,能讓小舟在水上航行;但狠起來,隨時可淹沒小舟。」

圖6示範動作﹕謝師傅的動態看似輕柔,其實內藏勁力,當瞬間爆發時力量就會很驚人。這就是袁博士所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水可以是至輕至柔,但爆發起來,也是至剛至烈。

圖7示範動作﹕謝師傅發力,勁度足以推倒傳天陳家豪,但其姿態卻看似柔弱。袁博士引道家經典《老子》解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有利萬物生長而不好爭鬥,水向下流亦代表甘處眾人厭惡的地位。)水形態多變,遇方形載具就成方、遇圓形的就成圓,出拳因應對方招式而變化,是以「柔」能克「剛」。

鼓盪、提肛閉息 練氣基本功

練功時力氣不可少,袁博士指「提肛閉息」及「鼓盪」就是練氣練力的基本功。傳天陳家豪即場向兩師傅請教,親身體會「提肛閉息」及「鼓盪」,讀者也可嘗試跟荌窗C

圖8示範動作﹕謝師傅指導家豪做好站樁架式,要做到盆骨微坐,雙膝向外展,鬆肩沉肘,收起下頜,使脊椎成直線,而且要全身放鬆。

圖9示範動作﹕做好架式以後,家豪吸一口氣,並且收腹,閉茤I吸,就是「閉息」。然後就「提肛」(即收窄肛門),此時家豪感到有一股氣在肚子中微微震動,謝師傅說這就是「鼓盪」。

圖10示範動作﹕在這個姿勢下提肛閉息,會感到一股氣從肚子向上升,升至手掌,旁人會看見家豪的手掌震動。

【鑽研武術哲學 方可成為宗師】

要練就成最高境界,有深厚功夫底子之外,還要再加上不斷鑽研及思考。在袁博士心目中,李小龍是近年來唯一的一代宗師,「他(李小龍)真正追求功夫學問,鑽研當中的的哲學,令修為有所提升。他只留下一套(武術的)概念,不出套路,只出思維,使各種拳可融合」。

袁博士指出,學拳是較容易及直接發展人的本能的運動,應該招招狠勁,但不是打架大過天,重要的是實踐當中的概念,「拳應是用技擊角度來練習,不止打套路」。他慨嘆現時武術發展畸形,見武術運動員出外比賽的拳是無力的,違反了拳的原意,「學拳養生是沒問題的,但應分開另一條路,叫『操』」。

羅馬非一天建成,一代宗師亦然。袁博士桃李滿門,他說最重視訓練學生的耐力:「習武是沉悶的過程,一定要沉得住氣,一步一步踏實練。」他表示通常最快放棄的,就是一開始學得最快的人,「有點小聰明,自以為掌握了技巧」。

【知多齱R武者也重視德行】

習武之人常說必須具「武德」,指的是習武德行。習武者需要武藝超群之餘也講求個人修為。中國武術重視技藝背後的精神及概念,如「內家拳」糅合了道家思想,即便有勁力於內,形於外也是一貫謙厚,不好競爭。

【思考站】

1. 你認為學拳的原意是什麼?

2. 道家精神提倡謙虛並隱藏,你認為這主張在現今社會是較輸蝕的態度嗎?

文:大海、Virginea、傳媒teen使陳家豪

 
 
今日相關新聞
放眼中華﹕內家拳 「被動」制勝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