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兔」早前掠過台灣南部對開外海,帶來強風大雨,台灣氣象局雷達觀測顯示,天兔前晚起逐漸出現「雙眼壁」。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解釋,雙眼壁代表颱風強度已經相當高,但估計天兔掠過西太平洋後,已暫時過了「最強時候」,向西行時稍為減弱,但仍屬於強颱風,不容忽視。 愛茜荷貝雙眼壁 港掛10號 莫慶炎表示,一般颱風的風眼,周邊有圓環形厚雲形成「眼壁」。雙眼壁即是在第一個眼壁外,隔了一層「空空如也」的外眼,然後再有另一層圓環形厚雲形成外眼壁。2003年的颱風「杜鵑」,在掠過南海北部時亦曾出現雙重眼壁結構,歷史紀錄中,天文台的天氣雷達曾清楚展示颱風愛茜(1975年)及颱風荷貝(1979年)的雙重眼壁,本港當時亦因而懸掛10號颶風信號。 眼壁是最接近颱風中心(風眼)的環形對流雨帶,該區的風力最強,雨勢最大。通常大部分颱風只有一個眼壁,很多成熟而強烈的颱風亦會出現雙重眼壁結構。現時普遍認為,當強颱風出現雙重眼壁結構時,它們是處於「眼壁更替周期」,亦即新的眼壁發展,替代包圍在內的舊眼壁;其後內眼壁消散,外眼壁增強,雙重眼壁結構會維持約一至兩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