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例子庫:魅惑銀壇的法國第一美男——阿倫狄龍
【明報專訊】3月初舉行的第9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一如以往設悼念環節,惟美媒指今年悼念環節甩漏不少,至少9名已故電影人遭忽略,包括有「法國第一美男」之稱的影星阿倫狄龍(Alain Delon,1935-2024)。他被選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演員之一,風靡1960年代的影壇,在世人的眼中他擁有了一切,但心中始終失落了一塊,「除了幸福,我什麼都有」。
演驚慄片出道 俊朗外表走紅
阿倫狄龍1935年生於巴黎郊區,未幾父母離婚,4歲被送往寄養家庭。當時他年紀太小,無法理解為何自己會被拋棄,曾離家出走,且多次遭寄宿學校開除。個性反叛的他17歲時加入法國海軍,卻因偷竊裝備及吉普車被踢出軍隊。1956年他返回巴黎定居,曾當批發市場搬運工人,經常流連咖啡店和夜店,因此認識了《四百擊》男星尚哥Y布亞利(Jean-Claude Brialy)並帶他到康城。《亂世佳人》編劇大衛賽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被阿倫狄龍的俊朗外表吸引,邀請他到羅馬試鏡,兼送上7年合約,條件是他必須學好英語,方便日後進軍荷李活。
渾渾噩噩的日子似乎迎來終點,但放浪形骸的阿倫狄龍寧願留在巴黎發展。1957年法國導演伊夫阿萊格雷(Yves Allmgret)三番四次邀阿倫狄龍參演自己執導的驚慄片Send a Woman When the Devil Fails,阿倫狄龍起初一口拒絕,「我對此並不感興趣,我對演戲一無所知,戲劇對我而言毫不吸引」;最後他難卻盛情,「老實說,我答應出演角色只是為了讓他高興」,終於正式投身影圈。
演出與外表一鳴驚人,阿倫狄龍以俊朗外表與憂鬱氣質風靡整個演藝圈,在1960至70年代期間,他曾演出多部經典電影包括意大利導演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的《手足情仇》(1960)及《氣蓋山河》(1963)、亨利維尼爾(Henri Verneuil)執導的《械劫銷金窩》(1963)、梅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的《獨行殺手》(1967)等。
風流過後,窮得只剩空蕩大宅
演藝事業上,阿倫狄龍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60多年的傳奇演員生涯堙A他參演了百部電影,得到柏林影展榮譽金熊獎、康城影展榮譽金棕櫚獎等大獎殊榮;「乾濕褸+紳士帽」的形象,亦為香港黑幫片導演吳宇森、杜琪萰弗a來創作啟發;周潤發在《英雄本色》中的「Mark哥」打扮,就是參考了阿倫狄龍扮演的冷面殺手造型。但鎂光燈下,這個傳奇美男子的私生活更為精彩。
俗語說「靚仔無本心」,阿倫狄龍風流成性,大半生不乏美女相伴,包括因拍攝《花月斷腸時》(1958)而結識兼訂婚的女星羅美雪妮黛(Romy Schneider)、前妻Nathalie Delon,以及離婚後認識的荷蘭模特兒舊愛Rosalie van Breemen。眾多女性為他傾心,卻沒有一段感情能走到最後,到頭來還是孤孤單單。
晚年的阿倫狄龍沒有妻子、兒女在旁,與愛犬Loubo居於巴黎東南部的杜希莊園。宅邸埵釭廑憿B泳池、直升機坪,生活富裕無憂,然而他有次接受訪問時,形容自己的人生什麼不缺,「除了幸福」。阿倫狄龍2019年中風後健康轉差,3名子女2023年為老父的醫療安排問題對簿公堂,關係決裂,有家卻始終無法齊齊整整。
最終在親友及Loubo的相伴下,阿倫狄龍於2024年8月18日走完燦爛但孤寡的一生,享年88歲。莊園鐵閘外,過百影迷獻花悼念,揮淚送別偶像。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致敬,形容阿倫狄龍睿智、受歡迎且神秘,他指對方不僅是明星,更是「一座法國的紀念碑」。
■知多點
阿倫狄龍歷年電影作品(部分)
《花月斷腸時》(Christine,1958)
《脂粉陷阱》(Be Beautiful But Shut Up,1958)
《手足情仇》(Rocco and His Brothers,1960)
《怒海沉屍》(Purple Noon,1960)
《氣蓋山河》(The Leopard,1963)
《獨行殺手》(Le Samoura?,1967)
《慾海紅杏》(The Girl On A Motorcycle,1968)
《劫寶奇謀》(The Sicilian Clan,1969)
《奇連先生》(Mr. Klein,1976)
《殺手無情》(The Shock,1982)
《新浪潮》(New Wave,1990)
《一百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1995)
文:鍾美c
圖:劇照、路透社、法新社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