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實驗」:家居垃圾外賣及包裝佔半
【明報專訊】綠色和平一項「垃圾徵費先行先試」公民實驗發現,參與家庭的家居垃圾中,約五成屬外賣餐具及包裝垃圾。對於政府目前未明確表態會否如期8月全面推行垃圾徵費,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認為應如期徵費,同時盡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制。
促行生產者責任制 如期徵費免風氣瓦解
綠色和平今年3月招募45個一人至五人家庭參加為期7日的實驗,要求他們將垃圾分為外賣餐具、即棄包裝及一般垃圾,放入垃圾徵費指定袋及拍照記錄,並推算有關家庭在推行垃圾徵費後的開支。實驗發現,41個二至四人家庭的家居垃圾中,有約兩成即棄外賣餐具、約三成包裝垃圾,以此推算一個二人家庭每月徵費平均開支約40元,外賣及包裝垃圾約佔21元,超過總體垃圾費一半。
譚穎琳認為,政府和企業不應將回收責任完全推卸給消費者,政府應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制,與企業合作和推動借還重用餐具系統。她又稱,部分包裝垃圾屬複合物料,不能回收,如薯片袋和即食麵袋,建議企業公開產品包裝減廢量、重用率及回收量。
被問到垃圾徵費應否再押後,譚穎琳強調政策應如期推行,認為每日約1.1萬噸都市固體廢物送往堆填區,各項減廢措施「刻不容緩」,並稱先行先試引起社會熱烈討論,政府和商界也開始有措施應對徵費,若再拖延只會令「已經形成的良好風氣……開始瓦解」。
(垃圾徵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