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價講:名副其實,各盡本分——談責任感
【明報專訊】名副其實,或名實相副,指一個人的名稱與其實際相符合。此與《韓非子•定法》所言「循名而責實」大致相同,拿來說責任感,相得益彰。
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2021)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讓他們明白無論自己身處順境或逆境,也要做好本分,修養品德、發揮己長。」說得很好。自覺要做好「本分」;除權利以外,自覺要完成「義務」,就是責任感的最佳體現。
名副其實的「1+1>2」
拙欄可以準時見報,維持一定的質素,主因編輯大人很有責任感,不斷查詢作者的進度,有商有量。次因作者也不敢躲懶,每期皆不斷思考如何可以寫得更簡單和具體。推而廣之,雙方合作做一件事,如果大家都具備責任感,出來的效果一定比獨力完成更好。
校長、教師與學生,各盡本分,然後各自發揮所長,倘能如此,校園一定滿載溫馨和歡樂。共勉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常聽到人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與清初大儒顧炎武的原文有些出入。顧先生在其名著《日知錄》說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比一般的說法更廣義,更值得推許。新年伊始,許一個願望,願全世界都更好,那是世界上每個人的責任。願望很大,責任很小,當然值得推廣。
「蒲sir,你說得太誇張了,我只求無為而治,管不了世界。」甲同學提出質疑。
「非也。無為而治,看似無所作為,其實不然。無為而治不是指什麼也不做,而是各盡本分以後,就應該不過分地干預,因為一切都已做得很妥善。關鍵仍是各盡本分。」蒲sir補充說。
校園一人一職 體現責任感重要
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教師用心良苦,在校園設班長、副班長、風紀、學生會代表、各學會幹事、班會幹事、行長、各科代表、清潔組長、康樂組長、圖書館閱讀小組組長等,務求令每個學生都有職分。
然後,教師不厭其煩,在壁報板貼出擔當不同職位的學生照片或姓名,理由很簡單,希望做到「循名責實」,時刻提醒學生要盡責。倘有學生疏忽職守,除了學期末不能把職位寫入成績表外,還得盡早另請高明,好讓班會或學會可以正常運作。
一人一職,各盡本分,班會興亡,學生有責。
「蒲sir,我想盡老師的職責,可以嗎?」甲同學再次提問。
「可以,我現在就委任你做小老師,你要盡責啊!」蒲sir說。
■價值觀密碼
問責比討債好
「責」字很有歷史感,早見於甲骨,上半部為「束」,下半部為「具」,會意為「索財」。許慎《說文解字》云︰「責,求也。」今之責任,即其引伸義。求什麼?其下是「貝」,自然是求財,因此,若干程度上,問責等於追債。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求財,沒有什麼不好,然則「責」字的正面延伸是,盡責便能得財。反之,失責則像欠債,會被人不斷追討。
隨時間推移,「責」又可引伸為責備、責罰、斥責等,一旦沒有完成責任,自然就會被斥責,一字兩面,甚是有趣。
「任」,於甲骨文中亦有會意,從人,壬聲,象人擔負物件。可見「責任」一詞有一定的重量,絕對不能「輕視」。
文:蒲葦
圖:Nadezhda Buravleva@iStockphoto
蒲葦
(資深中文科科主任、作家、教科書編者。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名譽顧問。作品包括《清蒲集》、《我要做中文老師》、《一本正經學成語》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