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履歷表:解題勿「斬件」 以配角載道——吳俊賢

[2024.01.16] 發表
吳俊賢老師表示,文學就是正視傷疤和不完美的事情,也要坦誠,用想像填補細節。對創作初學者而言,文字最重要反映自己。

【明報專訊】Q1:個人考試作文有何難度?

A:考試作文未必能夠滿足我的創作欲望,考試須符合扣題、立意、反思,我卻經常自由發揮,喜歡寫作的人都容易犯上這個毛病。中學時作文不扣題,高中受到不少打擊,曾被老師提醒;公開試亦有類似情G,常規只有兩名閱卷員負責改卷,當時卻出動四人改卷(大多代表文章具爭議)。

Q2:如何克服和改善?

A:我的覺悟來得有點遲,考公開試前半年才開始在考評局網站下載學生示例鑽研,發現文筆不通也可拿到好成績,評語離不開立意、反思、結構呼應和鋪排等。明白了遊戲規則之後,放下了個性,嘗試屈服、讓步,又或面對現實,不再賣弄文采。然後瘋狂寫文交給中文老師批改,一星期寫三四篇長文,改到老師都厭倦,甚至石沉大海。

Q3:應考卷二有何要求?

A:不要視考試作文為真心抒發感受的渠道,必須符合題目要求,取材不宜局限於讀書壓力、追求成績。理想的扣題和反思須有對比,例如「必要的沉默」,無知的我經歷一些事情後,變成醒悟的我;又例如以往力陳己見,經過轉捩點,然後變為沉默,並反思沉默為何必要。

Q4:同學寫作常犯什麼問題?

A:同學「斬件式」解題,譬如百感交集的聚餐,學生常寫一餐飯,過程不如意,最後和解。若選材時已預設了特定的意味,已經可以借題發揮,如十年才一次的家庭聚餐、朋友移民多年回港聚餐,大家的初衷背道而馳、與預期有落差,與想像有出入等,文中有矛盾和前後對比,而不是只提一餐飯吃得開心和不開心。

另一問題,是轉捩點欠自然和牽強,通常文中智者說教一句、老師拍拍肩膊就茅塞頓開,這就太生硬和不合理。可以多寫配角,描寫他們的言行,對比不足,使配角成為道理的載體,令你忍不住學習,情感慢慢有變化,由感性到理性,需要鋪排過渡。

Q5:最後3個月有何策略?

A:不建議背艱澀的四字詞,反而要熟習技巧和框架。作文不止六何法,不一定要順時序敘述,可以開首已經是故事中段,甚至用倒敘,第一段已經要先聲奪人。另外一定要有描寫,最好有意象,意象可以細節呈現,有顏色、有形狀、有質感、有變化,要有畫面感;就如電影鏡頭,人物未出場前作靜物描寫,日曆在飄揚、吊扇在轉動等,已大概帶出人物或文章背景,帶出文章的味道。建議這段時間多集中片段寫作練習,定睛注視一個畫面。

Q6:成績有何意義?

A:現在這刻要視之為一切,但也不要鑽得太深,要懂得適時抽離。要知道捱過這一關,未來的人生路會較容易走,而且有多些選擇。盡量硬蚗Y皮頂硬上,不要留下遺憾,盡你所能。現在緊張在所難免,付出努力已經足夠。

Q7:你如何減壓?

A:愛聽上一代的粵語歌曲,受家人耳濡目染,常聽電視劇集歌曲,如《親情》、《季節》、《家變》……舊歌的節奏起承轉合清晰,很能振奮人心。愛以歌詞自勉,如《季節》:「惡運到盡頭/好景即將降臨」,這兩句歌詞仍言猶在耳。

另一減壓方法是寫作,會寫信給自己,好像和自己對話。有時字[好大力,通常代表好生氣,寫完就會收起,好像時間囊一樣,翻看時卻已經忘了為何生氣,一切都會過去的。

Q8:給考生的忠告

A:建議學生向後望,不要只向前望。意思不是懷緬過去,而是17、18歲也應該經歷過一定的人生挫折和難堪時候,好不容易才行到這一步,對自己可以寬容一些。

Q9:如何克服弱項?

A:克服弱科,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不要逃避。我是個文科人,中學時期對數學較沒自信、卻步,但並不特別討厭數學。小學數學科常考得頭幾名,惟升讀英文中學後,因不適應而分數一度較低,至中四、五才慢慢提升,最後公開試考得不錯。我會嘗試將數學變得有趣——找出數學與文學間的關係,像是閱讀與數學相關的文學作品,例如中國古代數學家理論的書籍。當時亦意外發現趣事:原來一些西方理論如畢氏定理,早已有中國數學家發現。

文•賴小苡

圖•楊柏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18期]

更多教育
文言遷移:禮失求諸野——席地而坐、跪、跽、拜
【明報專訊】要是在網上搜尋,或讓人工智能為〈廉頗藺相如列傳〉以下兩句生成插圖,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圖1) 會否看見畫了秦王坐在... 詳情
實用寫作:校舍建設方案
【明報專訊】近年不少學校需翻新改建,如果校方向學生蒐集意見,希望他們因應需要就不同的建設方案表達立場,應如何措辭呢?本文改編2015年題目,...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