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十年磨一劍 答案千里尋 張偉民尋大千世界桃花源

[2024.01.05] 發表
張大千(資料圖片)
導演張偉民為拍攝張大千生活足[,前後花12年完成紀錄片《萬里千尋》。
張偉民(左二)為拍攝需取第一手資料,訪問了張大千身邊的人,包括其弟子Judy(右)。(資料圖片)
位於巴西的「八德園」是張大千長居之處,如今已沒入水中。(資料圖片)
張大千的畫作在拍賣行是高價藝術品。(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紀錄片《萬里千尋》是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人文藝術學院電影系教授兼電影導演張偉民的作品,記述國畫大師張大千漂泊海外的生活點滴。她花了12年走訪張大千曾旅居的地方,親身拜訪與他有關的人事物,「(拍攝紀錄片)就像是一個修行的過程」。修的是什麼行?「要為問題找到答案。」張偉民根據心中的疑問,蒐集大量資料,加以分析,細細咀嚼,獲得無法從他人身上得到的「答案」。

■張大千簡介

張大千(1899-1983)

原名張正權,後改名大千。他於內地出生,母親是畫家,年幼時隨母習畫,詩、文、書、畫皆精,技藝超群,其畫作除包含傳統水墨畫技法,也開創潑墨潑彩等獨特風格。他有兩個印章,分別刻有「不負古人告後人」及「直造古人不到處」,意為不辜負前人傳給後人的技巧,同時開創前人未觸及的新範疇。他在海外享負盛名,其作品在亞洲、歐洲、美洲等的畫展展出,也曾與「抽象派大師」畢加索會面。

1949年後張大千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晚年定居台北。逝世百日後,家屬遵其遺願捐出故居「摩耶精舍」成立紀念館,交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改名為「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探求十二載 只為一答案

2011年,導演張偉民偶然看到張大千在美國加州踱步的菲林片段,引起她對張大千的興趣。遇見那卷菲林前,她念大學時曾修讀美術,早已聽過張大千的大名。以畫駿馬聞名的藝術家徐悲鴻曾讚揚張大千技藝超群,畫風獨特,是「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偉民好奇張大千這樣厲害的人物在1949年離開故國,為何竟選擇南美洲作移居海外的第一個落腳處?及後生活如何?種種疑問,使她決定拍攝以張大千為主題的紀錄片。

「最初的時候,我想以拍一般紀錄片的經驗,拍大約2至4年是有可能的,可是沒有想過是12年。」畢竟張大千是藝術大家,關於他的評價、談論多不勝數,在尋找「答案」的路上,張偉民要翻看海量資料,從何開始選材,她有一項準則,「必須要是第一手資料,即是我找到的人事物,要接觸過張大千本人,或直接與張大千有關。經他人轉述或其他的,都不是我的選材」。於是,她親身接觸張大千的兒女、孫女、弟子等,也聯絡了曾為張大千舉辦畫展的歐洲美術館,拼湊出張大千的形象與想法。除此之外,她也有接觸阿根廷研究張大千的學者,尋得張大千於法國、德國等地展出畫作的資料等。

12年來,張偉民歷盡無數拍攝瓶頸位,但沒想過放棄,因為她很想知道張大千旅居海外的原因,也渴望了解旅居地點於大師有何意義、他想追尋什麼等。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若解答不到問題,她無法完成拍攝,「(決定拍攝)之前,我會自設(多條)問題,然後尋找答案,有些問題的答案並非即時可知,但通過不斷接觸相關人事物,便會得到解答」。

◆知多點:張大千與香港

1949年張大千曾到香港,以5萬元抵押兩幅收藏名作予大新銀行,分別是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及董源《瀟湘圖》,及後移居南美,先是阿根廷,後到巴西。◆

「尋千」之後 發現是「千尋」

張偉民說為影片命名,也經過千思萬緒,「最初比較直接,(紀錄片名字)就是『張大千在海外』、『1949年以後』;後來蒐集到資料,想表達他對世界的情懷,想過用『大千世界』。再深入了解他的一切,發現他其中一個重要的創作理念是『無象之象』(源自《道德經》,意即雖無具體形象卻包羅萬象),便想到用顏色切入以『Of Color and Ink』來作名字……」。

透過拍攝紀錄片,張偉民窺探到一代國畫大師人生不同的階段,但她認為不是自己找到張大千的生活點滴,而是張大千解答了她的疑問,是張大千「尋」到她,故最終以《萬里千尋》命名紀錄片。她說獨立影片面對的挑戰不少,其中一點是缺乏財政支持,但換來精神自由,讓自己有深度思考,能以純粹、不帶私心的角度拍攝。

張大千的最後答案是……

張大千晚年的重要作品《桃源圖》,在2016年以2.7億元售出,破其畫作成交紀錄。作品描繪茈@外桃源,張偉民從這幅作品,推想出張大千旅居海外的原因……

張偉民現已移居美國,跟張大千也是個移民的人,「作為移民,第一件事是融入當地生活,從外表等各方面入手,但我對張大千的形象是有疑問的,他從外表開始已不融入外國文化(移居海外仍身穿中國古代服飾)。」這種體會反令她更明白張大千——他努力保留中國傳統,以文化藝術大使的角色與外國人交流,而不是融入別人文化之中。

張大千先在阿根廷居住兩年,受政局影響未能長居;後往巴西購地建園長居20年,為該園取名「八德園」,其後巴西興建水壩,八德園淹沒水底。張偉民到訪八德園原址(即今水壩所在),親身踏足張大千長居之地,她認為是整個拍攝的重要轉捩點。她看見四周環境,有感自己與張大千產生「共鳴」,終於明白大師追尋什活X—張大千帶茪憭ぁ甈y的使命,離開故土,遠赴他方,尋找心中嚮往的桃花源。

◆知多點:柿有七德

有指八德園命名源於「柿樹」,園內曾種柿樹,據唐代博物學家段成式《酉陽雜俎》所載,當時民間流行「柿有七德」說,意指柿樹有七種德行,分別是長壽、樹蔭多、無鳥巢、無蟲害、霜葉可玩、可娛賓,而且落葉肥大。張大千根據此說再加「一德」,以柿葉煎水治胃病,故園子命名為「八德園」。

文:鄭惠霞

圖:鄧家烜、高先電影提供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83期]

更多教育
人物例子庫:面對自己的創傷,才有能力去愛與被愛。
【明報專訊】《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奪得台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後,其家世引來關注,甚至有人說因而影響了對電影的觀感。與其以窮枝末節評論作品好壞,... 詳情
新書試閱:《歲月號》
【明報專訊】■內文摘錄 夜班司機 十一點五十分。在的士內坐了半小時的陳森午夜後就七十一歲了。他答應了家人,早上六點收工,然後和他... 詳情
博看世界:考古記憶 解析夢境——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
【明報專訊】儘管對心理學認識不深,你總聽過以潛意識解讀夢境的心理學理論——「精神分析學」最早由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詳情
有價講: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明報專訊】有人說,尊重他人,等於忍氣吞聲,首先得犧牲個人利益,其實不然。《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2021)指出,尊重他人,「能促進社交能力... 詳情
時事中文:吃「神鳥」可判監
【明報專訊】中國高原有不少特別物種,對聚居當地的少數民族而言,牠們無異一般食材。 ■新聞事件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村民早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