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懶人包:大數據助測樓宇安全
【明報專訊】近月不時有舊樓石屎或批盪剝落,雖未有嚴重傷亡,但也引起社會關注舊樓安全。市建局為更有效訂立樓宇復修策略,在其研發、擁有各區地理資訊數據的「市區更新資訊系統」(Urban Renew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URIS)中,再開發BRD-010和BRD-011兩個大數據分析程式,能於地圖呈現全港約4萬幢大廈樓宇狀G,檢視大廈需否復修。
市建局2019年開發URIS系統,整合市區土地用途、規劃要求、發展密度、基建設施、樓宇狀G、人口分佈等地理資訊數據,顯示於地圖,讓市建局可準確審視和分析不同市區更新模式的可能。
勘察加家訪 助推復修策略
市建局總經理(樓宇復修)王思敬說,為蒐集樓宇狀G資料,團隊自2009年構建一套有系統的樓宇狀G勘察策略,勘查1萬幢樓齡逾30年的樓宇,透過在室內觀察樓梯、走廊、天台等公用地方,以及在外目測外牆有否石屎剝落、裂痕、漏水、僭建等,再利用以上兩個分析程式,推算不同區域的樓宇狀G和老化程度,協助訂立復修策略。
王思敬說新冠疫情令維修受阻,自2021年10月市建局積極與不同非政府機構合作,透過7個地區組織和非政府機構,於九龍城、油尖旺等舊區逾3000幢有復修需要的目標樓宇家訪,向業主立案法團和個別業主講解樓宇復修的需要,並介紹各項樓宇復修資助計劃,包括「樓宇更新大行動2.0」、「強制驗樓資助計劃」、「樓宇安全貸款計劃」等。
該團隊會根據各種數據梳理每幢大廈的「維修意向」和「維修需要」,以矩陣形式分類:「維修意向」指該大廈曾否維修、有否法團和管理公司等;「維修需要」指大廈有否收到屋宇署發出的驗樓令或維修令、是否長期欠缺維修保養。市建局會以不同策略,協助不同維修需要及意向的業主籌備維修。
發展局2023年7月稱,屋宇署覆檢發現,就樓宇公用部分發出的強制驗樓通知,約4800幢樓宇未遵辦。測量師何鉅業認為,樓宇維修屬日常工作,政府亦應擔當推動角色,建議當局考慮「聯廈聯管」模式,即以多幢大廈(如一個區域的大廈)聯合檢驗維修,以處理最緊急的失修。他說,市建局目前已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但「難以由市建局做晒」,建議當局設「樓宇維修局」處理執法等問題。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謝偉銓建議,日後推銷新樓,可在樓價抽取若干比例作大廈維修基金,防止問題重現。
◆Quicktake
? 市建局開發新程式蒐集約4萬幢大廈的大數據
? 截至2023年7月,有約4800幢樓齡達3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未遵辦強制驗樓通知
■思考題
參考資料,指出及解釋樓宇復修如何提升市民生活素質。
(參考答題方向:提升公眾安全、改善居住環境、增加樓宇用途)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