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經濟:採購經理指數(PMI)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標普公布,2023年8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報49.8,連續兩個月低於50,作為前瞻經濟指數,數據反映本港私營經濟今年縮減經營活動。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 Pan指出,經濟重啟以來推動本港私營企業增長的動力,似乎已在下半年初段耗盡。除整體經營環境轉差,價格壓力再度升溫,很可能進一步壓抑商業信心,影響未來數月市場對服務和商品的需求。
展望下半年,標普報告指香港私人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與日俱增,原材料、運輸成本、員工薪酬同時上升,令整體投入成本顯著C升。因此有企業已加價將成本轉給客戶。
■相關數據
.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圖)
■基礎知識
Q:什麼是採購經理指數(PMI)?
A:PMI是量度商業狀G的指標。PMI透過問卷對不同的範疇作調查,例如生產量、新訂單、就業、成本、售價及貨品儲存量等。調查要求公司估計一年後的產量會更高、不變或更低,涉及較主觀的感受。標準普爾(S&P)的PMI最初為製造業而訂,在1990年代則開始為服務業、零售業和建築業量度。
Q:採購經理指數有什麼作用?
A:採購經理指數像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業率、價格指數一樣,被視為準確的經濟狀G指標。PMI一般比其他經濟數據更早發放,所以可為未來的經濟數據作預測。PMI讓生產者、投資者及政府參考現時的經濟狀G,並作出相關決定。例如廠商透過PMI改變生產數量、投資者以PMI決定將投資哪行業、政府可根據長期的PMI,決定提振或補貼經濟的政策。
Q:香港的製造業現G如何?
A:1950至80年代,以製造業為主的輕工業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例如不少工廠製造塑膠花、紡織品、鐘表和玩具。隨中國改革開放,因為內地的人工及地租成本較香港低,香港大量工廠北移,從此香港製造業開始式微。2022年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再工業化」,將聚焦以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智能生產工序等為基礎,引進及發展適合香港的高端製造業。
(主要學習重點:經濟全球化)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