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2021.05.27]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基因科技

.學習單元:現代中國、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華英中學通識科教師 賴礎賢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基因科技與提升生活素質的關係,以及應用基因科技可能導致的潛在問題

技能

•分析基因科技如何有利提升生活素質

態度及價值觀

•明白醫學科技創新有利人類整體福祉的同時,也具相關道德考慮

■資料回應題

◆(1) 指出及解釋基因科技在醫學上的應用可以如何提升人類的生活素質。

【解題】同學作答時要就基因科技的原理及特質,解釋對不同範疇的生活素質有何幫助。

參考論點

•檢測遺傳病

基因科技於醫學應用上,有助預防遺傳病的出現,改善人類健康。基因科技的應用包括檢驗人體或胚胎內的基因排序,從而得知患上先天遺傳疾病的風險。如資料A所示,應用基因科技,從孕婦的血液中可驗出胎兒患上唐氏綜合症、地中海貧血症、血友病的風險,孕婦能及早作心理準備及治療安排。長遠而言,甚至可能透過基因改造技術,減少嬰兒患上遺傳病的可能。

•研發疫苗及檢測技術

基因科技協助研發疫苗及藥物,有助防疫。人類面對新型傳染病時,基因科技可加快研發疫苗的時間,醫療人員亦能透過基因科技檢測及追蹤病毒傳播路徑,有助減少病毒的傳播。例如資料A所示,理工大學的醫療科技團隊分析新冠病毒患者的病毒基因,追蹤變種病毒傳入社區的源頭,反映基因技術有助對抗疫情,長遠有助人類生活回復正常。

◆(2) 參考資料B,指出及說明基因科技的應用可能帶來的兩個潛在問題。

參考論點

•私隱外泄風險

基因記載茖C個人的獨有特徵,屬獨一無二的紀錄。透過基因信息可以掌握個人資訊,屬個人私隱。因此使用基因科技如作基因檢測時,如相關機構沒有妥善處理基因資料,有可能使個人資料外泄。基因科技的應用,或帶來私隱外泄的風險。

•或增犯罪活動

由於基因信息具很高的識別性,幾乎可用基因信息辨識某人的身分。使用基因科技,如大量蒐集不同人的基因作醫學或其他用途,一旦相關資料落入不法之徒手上,很可能以此作犯案工具。不法之徒若透過複製基因,在犯案後留下相關基因證據,很可能誤導執法人員蒐證,甚至將罪行嫁禍他人,長遠亦可能出現更多新型罪案。

■延伸回應題

◆(3) 「監管醫療創新科技,往往不利人類福祉。」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題目要求討論監管醫療創新科技對人類福祉的影響,學生作答時要先表明立場,並就有關說法作正、反及駁論。論點宜盡量多元化,從不同角度分析監管對人類福祉的影響。

參考論點

很大程度同意:

→ 窒礙醫療科技的進步

創新的醫學科技有利治療不同疾病,例如基因科技或可紓緩器官捐贈的龐大需求,拯救更多生命。然而,不少國家嚴格監管應用醫學科技,長遠可能使相關醫療技術發展停滯不前,錯失及早拯救更多生命的醫療技術面世。

→ 窒礙醫療產業發展

醫療產業的發展,極需透過銷售新的醫療產品而獲取研發資金,但嚴格的醫療技術監管,可能限制藥物或醫療研發機構進一步發展新技術的空間及誘因。如果研發新藥物或醫療技術前,需經過極繁複及嚴格的審查程序,可能導致新藥及醫療技術遲遲未獲應用。若監管程序過分嚴謹,醫療機構或藥廠可能直接放棄繼續研發,阻礙相關產業發展,最終不利人類的福祉。

很小程度同意:

→ 不可逆轉的影響

由於不少創新的醫療科技未經實際的臨H測試,應用後可能對人類福祉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因此監管醫療創新科反而有利人類福祉。例如2018年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為一對雙胞胎加入可抵抗愛滋病的基因,事件觸發全球醫學界反對。因改造基因有可能使人類其他身體機能受損,甚至改變人類物種,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因此如缺乏對基因科技的監管,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嚴重影響,不利人類福祉。

→ 引發道德危機

醫療科技的原意是應對及預防各類疾病,但相關技術如缺乏監管,可能導致道德危機。例如基因檢測技術可得知嬰兒出生後、患遺傳病的風險等,但如果有人在檢測後因為嬰兒的性別、長相,甚至體格不合乎自己喜好而墮胎,可能引起優生學的道德爭議。因此必須加以監管醫療科技,禁止人類利用相關技術作出牴觸社會道德底線的行為。事實上,不少國家的法律均對應用基因改造技術作出嚴格限制,例如不可用作複製生命等,可見監管的必要。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210527BZ.doc

[通通識 第719期]

更多教育
爆point大全:疫情與兩代衝突
【明報專訊】香港青少年的兩代關係近年愈趨緊張,衝突頻生。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小童群益會及香港明愛等機構合辦的24小時青少年情緒健康... 詳情
題型拆解:如何提出好建議?
【明報專訊】常見於通識科卷一題C及卷二的「建議題」,一般佔分頗多(8分或以上),亦不容易取得高分,原因在於考生不難提出建議,但難在如何有條不... 詳情
觀點與角度:支援殘疾者措施
【明報專訊】14歲中度智障及患自閉症男生2016年8月23日在私營殘疾院舍「康橋之家」墮樓身亡,死因庭2021年4月27日就事件展開死因研訊...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1.齡記出版有限公司向學校提供適用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電子版教材,在「一國兩... 詳情
【明報專訊】1.B 2.D  3.A  4.C  5.C  6.C  7.A  8.D [通...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