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擴張逢疫「失預算」 拍YouTube拓新市場
【明報專訊】禁晚市堂食、社交距離措施等嚴重影響食肆營運。有餐廳「疫市」下開分店不久就迎來疫情第三波,負責人形容大失預算,申請「保就業」、防疫抗疫基金資助才能收支平衡。負責人並跳出框框,在YouTube拍片開拓新市場,雖然「蝕住做」,但希望可宣傳餐應,作長線投資。
餐廳品牌MAMADAY在尖沙嘴及銅鑼灣有分店,今年5月底、即疫情第二波回穩後,在佐敦開第3間分店MAMADAY Studio。負責人王先生說,佐敦分店早在去年10、11月籌備,遇上疫情是「失了預算」,不過新店是咖啡店,禁晚市影響不大,反而受壓的是主打西餐的兩間舊店。
放寬晚十料增三四成生意
王先生說,舊店每天生意額逾半來自晚市,爆疫後無奈要裁減兼職人手,再申請政府保就業計劃及防疫抗疫基金,「(收支)先叫剛剛好平手」。他表示餐廳一向是9時「last order(最後落單)」,預料晚市放寬到10時生意可多三四成;又指過去兩星期餐廳人流比疫情嚴重時旺場。
拍片助宣傳:調人手蝕住做
疫下求存,王先生與生意伙伴開拓新市場,合作開了一個YouTube頻道「MAMADAY STUDIO」,拍攝生活題材短片,他說因為餐廳店面工作不多,故調動全職人手拍攝及剪輯影片;稱頻道是「蝕住做」,但可順道推廣餐廳,形容是一項長線投資。疫市開分店,王先生稱不會後悔此決定,「有危有機」,生意亦暫時可撐下去,認為相比起很多要結業的食肆,他們算幸運。
早前有專家建議食肆增加通風設備,王先生認為大品牌、連鎖店一定容易投資通風設備,但中型食肆如他的餐廳則要「計吓數」,商家要抉擇是否投資,冀換來更多客人光顧以掙回成本。
(疫情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