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本月初發生極右插足州長推選風波引發政壇大地震,迫使執政基民盟主席克蘭普-卡倫鮑爾辭去黨職和放棄接任總理,不但粉碎總理默克爾安排的繼承計劃,還隨時令她被迫提前下台。德國輿論如今開始討論,默克爾堅持總理和黨主席分家以完成總理任期的做法是否正確,倘若未來由其政敵當選黨主席,她可能遭「逼宮」或被迫提前大選,令她明年秋季順利退休的計劃受挫。明報記者
默克爾原計劃明年完成任期後卸任總理並退出政壇,並欽點常被以姓名縮寫「AKK」稱呼的克蘭普-卡倫鮑爾前年12月先接任基民盟主席,準備明秋領軍出戰大選以繼任總理。不過,克蘭普-卡倫鮑爾民望低落,也始終無法在黨內累積到足夠權威,令縈繞德國政壇的「K問題」(K來自德文總理一詞的首個字母)遲遲未有明確答案。
這計時炸彈終在本月初圖林根議會的州長推選引爆,極右的「另類選擇黨」(AfD)主動配票,但基民盟未有避忌,繼續支持自民黨人選並令他爆冷勝出,打破二戰後各主流政黨封殺極右勢力染指執政權的默契,激發全國政治風暴。事件反映克蘭普-卡倫鮑爾無力掌控圖林根黨支部,迫使她選擇辭去黨主席,放棄繼任總理,打亂默克爾的政治安排。
接班人暗批默克爾阻礙建權威
在宣布放棄問鼎總理的記者會上,克蘭普-卡倫鮑爾抱怨黨主席和總理「分家」的做法「削弱」基民盟,被視為暗批默克爾堅持完成總理任期,反而嚴重損害其在黨內權威。
默克爾帶領基民盟走向中間路線,早令黨內保守勢力多有不滿。《圖片報》社評稱,克蘭普-卡倫鮑爾「從未有力量或權力去修復默克爾對基民盟造成的損害」,其失敗「顯示只要默克爾仍留在總理位置,基民盟就永遠無法有新開始」。
黨主席總理職位分家 埋逼宮危機
另一名政府高官向《金融時報》稱:「無論是誰繼任,都不會想重演黨主席和總理『分家』的失敗實驗,他們會告訴默克爾,她不可繼續下去。」但也有基民盟資深國會議員質疑,只要默克爾跟下任黨主席關係良好,默克爾沒理由不可完成總理任期。
黨內政敵倘當主席 勢提前大選
目前只有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勒特根(Norbert Roettgen)上周二正式宣布參與夏末或秋初舉行的黨主席選舉,而外界另外看好的三大熱門中,除了第一大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的州長拉舍特(Armin Laschet)被視為默克爾的忠實支持者外,前基民盟/基社盟國會黨團領袖默茨(Friedrich Merz)和現任衛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皆屬默克爾的政敵,二人當選都可能逼迫默克爾下台,但鑑於執政聯盟伙伴社民黨必然反對,可能演變成須提前大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