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人常說:「辦法總比困難多!」疫情當前要減少接觸,內地民眾腦洞大開,紛紛自創各種妙招。掃碼支付的二維碼現在又有了新用處。隨著疫情加重,中國內地很多小區開始封閉管理,而二維碼成為社區對進出人員實行登記的理想選擇。
新華社報道,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大東關街道辦事處五龍口社區門口,一名中年婦女掏出手機,對著貼在牆上的二維碼掃描一下就完成了登記。「這比人工記錄方便多了,關鍵是能有效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她說。
大東關街道辦事處轄區內有97個小區,人口近10萬人。疫情發生後,這裏的街道幹部在春節當天就利用軟件製作了人員登記二維碼,很快就投入這些小區使用。
「人工登記不僅造成紙筆共用,而且效率太低了,很容易造成居民排隊聚集,這無疑增加了病毒傳播的機率。」大東關街道辦事處幹部張鑫說,「在疫情防控中要積極運用科技力量,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
在抖音上,一段行人頭戴礦泉水瓶面罩的影片迅速刷屏。一個五口之家將5L裝的礦泉水瓶從中間剖開,然後裝上帶子做成「防護罩」,在乘坐地鐵時每人頭上戴著一個。網友紛紛感嘆:「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
在北京,著名的鼓樓饅頭店甚至連賣饅頭的方式都發生變化。店員們在銷售窗口前安裝了一個小型木「滑梯」,把包好的饅頭放上去,饅頭就能自動滑到站在兩公尺開外的顧客手中。
「各地群眾採取一切能想到的方法增強防護能力,這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對減輕當前疫情防控壓力是十分有利。」山西大學社會學教授邢媛說。
幾天前,電梯被內地醫學專家提示為「最需要加強防護的地方」。很快,繼電梯裏放置專用紙巾後,用牙籤按電梯按鈕的方式又在互聯網上刷屏了。
更有創意的是,有的小區用兩塊長條形的木板製作按鈕觸發器,用腳踢就能開關電梯。
專家表示,儘管很難準確評估,但內地民眾自創的防疫妙招有效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對疫情防控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