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疾控中心1月24日成功分離中國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僅兩周時間,由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和上海生物技術公司斯微生物共同研發生產的mRNA疫苗樣本,9日已在100多隻小鼠身上注射測試。如果動物試驗進展順利,這款新疫苗將最快於4月會進入人體臨H試驗。
據《第一財經》2月10日報道,這款疫苗由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和上海生物技術公司斯微生物共同設計開發,斯微生物提供生產疫苗樣本。2月9日,新疫苗的樣本已經在100多隻健康的小鼠身上注射。
中國疾控中心的官員證實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進展,不過強調:「這還是非常早期的階段,要用到人還有很多『步』要走。」
根據斯微生物方面透露,1月底,研發人員在獲得中國疾控中心提供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後,就開始了兩周的疫苗研製工作。該疫苗是基於mRNA(信使核糖核酸)平台開發的,mRNA是DNA單鏈轉錄而來,和DNA一樣也攜帶遺傳信息,能夠指導蛋白合成。此外,在疫苗的動物試驗中使用了9種至12種不同的抗原。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教授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小鼠試驗只是對候選疫苗的初步篩選,在通過對有效病毒抗體的搜尋後,就會進行毒性檢驗,這會使用到猴子等大型動物,以保證疫苗進入到人體臨H試驗的安全性。」
同時,為了保證疫苗的客觀性,同樣的疫苗樣本的小鼠試驗也在中國疾控中心和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同步進行。
劉中民教授也說道,基於mRNA的疫苗開發是至今為止最有效和最先進的方法之一,大大地縮短了疫苗的研發周期。
疫苗安全性責任重大。疫苗的研發對基礎科研設施的要求很高,必須在極高的生物安全要求條件下完成,實驗室要達到P3或P4級別,即便如此,活毒研究的風險依然很大。而且在動物試驗完成後,還要進行臨H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等。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上海擁有P3實驗室的機構包括上海公共衛生中心和復旦大學等。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公共衛生中心也已經展開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疫苗研發工作。
傳統的疫苗開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受益於新技術的發展,疫苗開發周期也從過去的幾年縮短至幾個月。
mRNA疫苗模擬了自然病毒感染發生的過程,誘導人體細胞產生與病原體表面相同的蛋白,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這就猶如在人體內建造一座「製藥廠」。
然而,進入臨H試驗還需要必經的步驟,根據試驗周期和病人的情況,臨H試驗周期可能從幾個月至幾年不等。
斯微生物預計,如果動物試驗進展順利,那麼這款新疫苗將最快於2020年4月進入人體臨H試驗。業內人士認為,斯微生物的研發進度很可能是對標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來進行的。
根據Moderna的合作方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疫苗研究中心副主任Barney Graham的官方表態,Moderna的疫苗也將最快於4月進入人體臨H試驗。
「這是針對未知新病毒的疫苗探索,也將倒逼流程體制的改革,讓我們期待能夠推進得多快。」NIH還表示,已經準備好擴大規模應對未來的疫苗生產。
據了解,與傳統疫苗相比,mRNA疫苗技術在療效、研發速度、生產的可拓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多種病毒抗原能夠整合進一條mRNA,從而可以生產傳統技術難以實現的複雜多抗原疫苗。
儘管大多數科學家相信,「遠水救不了近火」,等到疫苗被認為是安全的時候,疫情可能已經有所緩解。但目前全球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澳洲等國家的研究人員仍在積極投入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製。一場與病毒「搶時間」的疫苗競賽也隨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