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流行病學資料可助各地防控,近年內地出現H7N9禽流感,官方會公布患者性別、年齡、所在地、病發日等資料,但今次武漢確診的41宗新型冠狀病毒,卻沒公布個別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只有昨深宵公布的死亡個案才有相關細節。至於泰國和日本,已公布確診者的性別、年齡、發病日期,亦公布二人報稱沒去武漢華南海鮮城,令專家有更多證據推斷新病毒尚有源頭未明。本港專家認為流行病學資料愈多愈好,有助了解病毒源頭和調整防控策略。 年齡性別資料助尋病毒源頭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表示,在傳染病防控而言,流行病學資料愈多愈好,「流行病學資料未必可以找到致病原因,但可找到需特別注意的地方」。例如公布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本身所患長期病等病歷,潘烈文表示能助推算病毒毒性,「如普通人感染這病毒後不會太嚴重,長期病患接觸病毒後就有嚴重病徵,可推算到病毒的毒性有多高」。潘續稱,年齡、性別等可推算是否關乎病人的生理狀G致新病毒較易侵襲某類人,在公共層面,有助決定是否對某個組群的人提出更多忠告。 潘又說,各病人到市場的時間和發病時間可助推測潛伏期;病人到市場的時間推測發病時間,「泰國和日本的個案都是早一兩星期已發病,而華南海鮮城已於1月初關閉,如現在還出現新個案,就可以反映到病毒源頭仍未根除」。 潘又指出,病人職業也是重要資料,可藉此了解是否到過華南海鮮城或其他市場;接觸史則可了解是否有多於一個地方出現爆發,「愈多資訊、數據去分析,愈易找到答案,更易作更多推測」。 (武漢肺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