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反修例風波中不同陣營人士同樣成為「起底」對象,例如以警員為目標人物的Telegram群組(上)及以示威者、議員及傳媒為目標的「起底」網站(下)。(網頁撮圖)
放大
 
私隱專員黃繼兒2019年10月形容「起底」已經「武器化」,不論是《私隱條例》或臨時禁制令,要找出「起底者」都有困難,即使找出相關IP地址,也未必能確認涉事者身分。
放大
 
反修例示威中,警員執法時常被詬病沒展示委任證或警員編號。警方表示,為平衡被「起底」風險及公眾識別警員身分的需要,警員在制服上以藍卡展示本屬內部識別用的「行動呼號」(圖)。有人權組織對新措施抱觀望態度,關注編號字體太小,促警方長遠檢視制服設計及展示編號問題。
放大
 

其他新聞
Road to 5**:Water resources
星級例子庫:污染者自付原則
一腳踢 雕木製品
STEAM足[:自製木頭光影盒
新聞解碼:粵劇學傳統品德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新媒體時代:隱身4式防「起底」

【明報專訊】網上服務愈趨個人化,如瀏覽網站時,網站會自動按我們的喜好排列閱讀次序,也會提供影片播放建議。這些既便利又貼心的網上服務,是以用戶提供的個人資料和過往的瀏覽紀錄為依據。你知道我們享受簡單快捷的網上服務時,留下多少網絡足[嗎?

誰在跟蹤你的網絡足[?

網絡足[指用戶使用網絡時留下的資料,包括個人私隱、通訊紀錄、喜好、留言、瀏覽紀錄等。這些足[可能會被搜尋、識別、複製、分享、偽冒,當中的個人資料更有可能被泄露,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困擾。

以常用的地圖應用程式為例,當用戶開啟定位功能,應用程式即於後台系統實時記錄用戶的行蹤,好處是方便用家獲取所在地的資訊,日後也可隨時搜尋當日的行蹤,但同時潛藏泄露個人行蹤的危機,或引來不法之徒跟蹤,或趁家中空無一人時入屋搶掠,威脅人身安全或致財務損失。

除泄露行蹤外,個人資料也可能被人盜用以偽冒身分。2018年初,有報道指有政黨接獲市民求助,事主懷疑遭人冒認身分以手機應用程式向銀行借貸8.2萬元,事主報警後仍多次被銀行要求還款。有議員批評事件揭示網上借錢方式有漏洞,貸款者毋須親辦手續,騙徒盜用市民資料後,上傳文件及填寫簡單資料即可獲批,建議金融管理局加強規管。

網絡足[除了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更會影響用戶在網絡上的形象。例如有招聘公司會查看求職者的個人社交媒體帳戶,以篩選合適的員工。因此,妥善管理社交媒體的私隱和謹慎發布資訊,與見工的表現同樣重要。

「起底」有罪?

網絡足[帶來最嚴重的危機應數「起底」。「起底」又稱「人肉搜尋」,意指網民透過搜尋器或匿名報料等方式蒐集目標人物的個人資料,再於社交媒體公開。部分網民甚至自發組成「起底組」,分工合作一起「起底」。

「起底」在香港時有所聞,2019年初有官員到小學參觀期間與教師及學生合照,其中一名女教師因樣貌及身材娟好,被網民搜尋、辨識及公開資料,看似與網民同樂,實際對事主造成滋擾。

反修例風波觸發的「起底潮」規模更是史無前例。不同「被起底」人士的個人資料遍佈社交媒體,甚至有網民作檔案管理,將「起底」後的資料加上檔案編號,方便他人查閱。是次風波中「被起底」的對象包括警員、官員、示威者及傳媒等,對象變得更普遍,「起底」手法也變得系統化,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形容「起底」已經「武器化」。根據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的數字,自6月14日接獲首宗這類「起底」及網絡欺凌的相關個案,至2019年10月21日中午12時止,公署共接獲及主動發現2,683宗相關個案,所涉網上社交平台及討論區共有13個,所涉的連結共有2,145條。

公署表示,「起底者」可能觸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64條的刑事罪行,即披露未經資料使用者同意的個人資料,意圖獲取財產或意圖導致當事人蒙受財產損失,最高可被罰款100萬港元及監禁5年。然而,該條例執法上有一定難度,「起底」現象有急劇上升趨勢,學習保護個人資料及慎防遺留網絡足[,實為刻不容緩。

媒體素養:網絡隱身術

在網絡世界,留下的足[不少是個人資料,我們需做好保護措施。最常見的是在社交媒體公開發布相片及個人資料,若資料被「起底組」利用,實在難以追究。想避免「被起底」、廣告推銷、索取金錢、捲入罪案等,使用網絡需時刻謹慎,從管理網絡足[入手,避免公開過多個人資料。以下是有關保護網絡足[的招式,一齊學習網絡隱身術吧!

(1) 自我搜尋

我們可先了解網上個人資料披露程度。透過搜尋自己的名字、電郵地址或用戶名稱,留意搜尋結果是正面、負面還是中立。要注意他人也可以透過相同方式,輕易取得你看到的資訊。假如不想公開這些資訊,就要做下一步!

(2) 啟用私隱設定

社交媒體及瀏覽器大多設個人私隱及安全設定,我們可將生日日期、工作、學歷及朋友名單等基本資料的私隱設定,更改為「朋友」或「只限自己」。其次是管理帖子的分享對象,用戶可以將帖子設定為只與朋友分享。

另外,很多應用程式都設定位功能,如果不想行蹤被自動記錄,緊記關閉並刪除GPS定位紀錄。我們也要定期檢查和調整社交平台的私隱設定。

(3) 謹慎發帖

假如你常於網上分享日常生活,須留意發布的照片及文字或會披露你的資訊。為避免個人資料被利用,使用通訊軟件、社交平台、論壇等社交媒體時,應避免使用真實姓名、相同別名及相同電郵註冊,也切勿隨意披露以下重要的個人資料:

˙身分證號碼及完整的出生日期

˙住址、學校或工作地點

˙信用卡號碼及帳戶密碼

˙ 注意!即使你刪除帖子,曾公開的網上資訊也可能永久留在網絡世界。凡事多一點謹慎,便少一點資料外泄的風險。

(4) 網絡道德:尊重他人私隱

很多人喜歡在社交平台使用分享及標籤功能與朋友互動。然而,若朋友在網上分享了你不想公開的資料,例如你的「黑圖」,你會有何感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上載或分享別人的相片或資料前,應考慮會否泄露他人資料,並需獲得對方同意才上載。若要避免「起底」,我們不應以任何方式參與「起底」行動,包括報料、瀏覽或轉發。網民應該互相尊重私隱,維護網絡的安全。

總括而言,保護網絡足[等同保護自己的身分。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應小心注意網絡安全,採取適當措施保障個人資料,注意一言一行,保障個人和他人的私隱。身為明智的網民,我們做任何網絡活動都要保持謹慎,時刻緊記網絡隱身方法。

文: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

[通通識 第616期]

 
 
今日相關新聞
新媒體時代:隱身4式防「起底」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