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昨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該集團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重組合併,旗下包括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資產總額7900億元人民幣,員工31萬人,能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範、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未來重點將承擔以航母、核潛艇為代表的大陸海軍全部主戰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等。
明報記者
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俗稱「南船」、「北船」,1999年由「船舶工業總公司」分拆而成。中船集團旗下有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船科技3家上市公司;旗下產品種類眾多,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目前正由旗下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中船重工則有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中國應急、久之洋等上市公司;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以及首艘國產航母,即由中船重工的大連造船廠建造。
軍工科研生產「首要政治任務」
分拆20年後兩集團再次合體,澎湃新聞報道,新成立的中國船舶集團定位為海軍武器裝備科研、設計、生產、試驗、保障的主體力量,堅持把軍工科研生產任務作為政治責任和首要任務,承擔以航母、核潛艇為代表的大陸海軍全部主戰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為海軍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集團同時堅持自主創新,培育超大型智能原油輪、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超大型貨櫃船等集研發、製造、配套為一體的世界級海洋裝備先進產業集群;另以大型郵輪、船用低速機、智能船舶、智慧海洋等創新工程為牽引,發展完整的海軍武器裝備、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體系,打造強力國際競爭優勢。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船舶工業近年實力迅速增強,但與全球一流造船強國相比,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研發製造能力不足;造船產能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另據央視報道,為了應對與韓國、日本等造船大國的競爭,中國一直力求通過合併與資產重組以精簡國有企業架構,應對債務上升,增強企業獲利能力及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在2014年以來新一輪央企重組浪潮中,南北船合併的消息已開始傳出。今年3月29日,中船防務和中國船舶雙雙停牌公告調整資產整合方案;7月1日,兩集團屬下企業均公告兩集團籌劃戰略重組;至10月26日,方案獲國務院批准,重組踏入落實階段。
國資委主任郝鵬昨日在成立大會上說,兩大集團重組有利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產業格局,帶動中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有利於形成科技創新,加快提高中國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研發製造能力,推動中國船舶工業由大到強,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
澳門軍事專家黃東指出,今次合併是強強聯合,增加產能。他稱,現有產能雖已去到瓶頸、較難提升,但現在中國民船和軍艦的生產,已是世界第一,以「準戰時狀態」的速度生產已持續10年以上,由於中國軍事透明度太低,情G卻令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