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漁產豐富、曾是日本能源大縣的福島,2011年遭遇地震海嘯引發核災,16萬人撤離家鄉,當地食品被世界範圍封禁。8年半過去,政府積極向外界展現重建成果、宣傳食品安全,以消除人們對福島的恐懼和疑慮。隨茼U地逐漸對福島食品解禁,11月初新加坡和歐盟亦放寬食品進口限制,日本政府的努力初見成效。而對於中國內地及港澳台這幾處未來和曾經的龐大市場,「攻堅戰」仍在繼續。 深入福島第一核電廠20公里疏散範圍內的浪江町,四周民居和店面大多寂靜無人。町內居民在事故後被要求全部撤離。2017年禁令解除,小部分人回到故鄉。至今,福島縣仍有4.9萬人在外地生活。 核事故後,縣內多了一個農業綜合中心,監控所有流通於市面的當地農林水產品安全。在中心內工作的農業安全推進部部長草野憲二介紹,中心從農漁民手中購買產品,檢測當中銫-134、銫-137及碘-131放射性物質的含量,達標後方可上市。銫是福島核事故中泄漏最多的物質。 為了釋除疑慮,日本政府將普通食品中放射性銫的標準定為國際的十分之一,即每公斤100貝克勒爾(Bq/kg)。中心每日檢測約200件食品,至今已檢測超過22萬件,並每日在網上公布結果。 翻查2015年至今數據,縣內大米、畜產品全部合格,超標的35件樣本22件為魚類,也有部分野菜。草野介紹,因山間野菜及蘑菇很容易吸收銫,至今大部分仍禁止採摘食用,他也是時隔8年才再次嘗到喜愛野菜的味道。 一成日民眾 仍拒福島食物 儘管數據安全,核事故的陰霾仍籠罩在人們心頭,就連日本都有一成民眾仍不接受福島食物。「我們能做的,只有每天公布數據,還有邀請人們像你們一樣來嘗嘗看」,草野說。對福島農產感放心的日本人中,也有不少因價錢偏高而很少購買。香港和台灣曾經是福島農產品出口的主力,佔據超過八成市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