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歐洲權威科學機構歐洲醫學院聯會(FEAM)及歐洲學院科學顧問委員會(EASAC)11月7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世界衛生組織(WHO)加緊監管中醫藥等傳統醫藥,並釐清其應用方式,以免部分未經科學驗證證實效果的療法令病人受害。
世衛2019年5月通過《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傳統醫藥列入其中一個章節。ICD記載數以千計疾病及診療方式,對醫學研究、政府醫療政策甚至醫療保險的涵蓋範圍均具重要影響力。世衛稱,ICD的目的在蒐集所有健康問題與相應療法,傳統醫藥已全球普及,ICD應將之包羅在內。
承認傳統醫藥價值 籲須科學驗證
傳統醫藥包括草藥、針灸等治療方式。據《衛報》報道,FEAM及EASAC發表聯合聲明,承認傳統醫藥為全球醫學帶來一定貢獻,例如草藥是提煉青蒿素的原料之一,青蒿素為非洲主流瘧疾藥物,然而聲明指出,傳統醫藥的製藥過程必須經科學方法嚴格測試及驗證,兩組織認為將傳統醫藥列入ICD可能造成誤解,令公眾忽略使用傳統醫藥的風險,例如草藥可能攙雜化學物,而針灸可能導致受傷及感染等。
兩組織擔心ICD會被部分藥廠用作宣傳手段,令公眾誤以為有足夠證據證明傳統醫藥的藥物一定安全及有效,恐令嚴重病患者延誤甚至拒絕接受主流治療,影響病情。
現時傳統中藥已成為龐大產業,市場規模每年估計達600億美元(約4697億港元),年增長率超過10%。組織要求世衛釐清傳統醫藥的應用方式,亦促請歐盟委員會及歐盟成員國採取更多行動,確保所有醫療產品經品質、安全及效用測試。
──綜合《明報》及《衛報》報道
◆知識增益
香港中成藥規管漏洞
中成藥一直廣為香港市民使用。根據《中醫藥條例》,中成藥必須經註冊後,方可在香港銷售、進口、製造或管有。據申訴專員公署2018年12月公布的主動調查報告顯示,中成藥必須註冊的條文於2010年12月生效,至2018年6月底的18,141宗申請中,成功申請「中成藥註冊證明書」的不足一成,公署批評註冊制度進展緩慢、情G惡劣。公署亦指出,藥廠取得「確認中成藥過渡性註冊通知書」後仍可繼續出售中成藥,減低藥廠投資申請「中成藥註冊證明書」的誘因,導致大量成藥只申請臨時註冊。
此外,《中醫藥條例》對「中成藥」的定義是指「純粹」由中藥作為有效成分,配製成劑型形式,並有治療或保健用途的專賣產品。但中成藥產品若加入非中藥,便可繞過規管。申訴專員調查發現有心丹含毒性較強、須中醫處方才可買的蟾酥,但產品包裝標明有「其他」成分,並列明沒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或《中醫藥條例》註冊,並不供作診斷,即繞過規管;另有兩款「安宮牛黃丸」均含有牛黃、麝香、鬱金、黃連等成分,但其中一款加入了非中藥材成分葡萄籽,便不受規管。
◆持份者意見
若情G持續但政府不作有效監管,在市場充斥的保健食品可能令市民健康受威脅。公署建議食衛局檢討現行法例,堵塞法例漏洞,同時應檢視註冊制度。——申訴專員公署
政府於2000年已有意全面規管保健食品,但延誤多年仍未有完整法例,對政府的怠惰和「不作為」感強烈不滿及遺憾。——民主黨立法會議員 黃碧雲
中成藥界面對不少困難,如化驗所不足、化驗成本高昂,但結果不一定獲註冊,盼政府增加支援。——香港中成藥製造商 聯合協會理事長江志雄
認同規管中成藥有改善空間,會積極考慮和跟進報告建議,包括計劃修訂法例有關中成藥的定義,另會透過5億元的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援業界。——食衛局及衛生署
.傳統醫藥監管(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指出(A)傳統醫藥發展趨勢並解釋其引起的一個(B)關注。
該趨勢帶來的潛在問題↑(B)
可指出目前傳統醫藥在全球發展愈趨蓬勃↑(A)
關鍵字:趨勢、關注點(圖)
◆延伸回應題
(2) 政府如積極推動(A)本港中醫藥發展,可能會引發什麼(B)持份者衝突?
題目指定的地區為香港↑(A)
可指出與本港中醫藥發展相關的持份者,例如中醫業界、政府等,之後指出他們的價值觀如何引起矛盾↑(B)
關鍵字:本港、持份者衝突(圖)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通通識 第6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