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學生自小中英雙語並行學習,除了溝通,亦學習中西世界文化。弘立書院中國語文及文化總監高小剛,有20多年教授國際文憑中文課程經驗,他稱,觀察到小一至小六生中文水平往往進步得很快,但當踏入七年級(Grade 7,相當於本地中一)時,一些同學的學習進度便停滯不前,動力減弱。他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英文媒介湧現,「不少年輕人認為說英文比說中文更有型、更有性格」,於是一班同學平日多會以英語對話,中文漸成為第二語言。 高小剛亦提及另一挑戰,他稱,學生學習環境跟以往不相同,「我們是書本學習的一代,但他們是電子媒體的一代」,故學校需找到發揮二者所長,又不互相排斥的方法。為解決學生學中文的困難,弘立書院用新教學法,名為「小麒麟自主識字項目」,通過識字、圖畫和拼音合成的關係,強化他們在初小階段的漢字認讀能力,小一生花半年多時間,已可認讀1800多個漢字。學生升上中學後,高小剛鼓勵他們從中國人文學科中,挑選自己喜愛的範疇,如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等,重點地進行修讀,在興趣中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