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來自黎巴嫩南部提爾(Tyre)的17歲男生阿扎維(Ismail Ajjawi)是美國哈佛大學一名巴勒斯坦裔新生,2019年8月23日他飛抵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後,被入境部門職員扣查。阿扎維向哈佛校報Harvard Crimson表示,他最初與數名海外學生一同接受查問,當其他人可以離開時,他卻繼續被問及宗教信仰問題,入境部門職員要求他為手機和電腦解鎖,並花約5小時檢查。
入境部門職員向他表示,其社交網站朋友中有人發表反美言論,而該帖文出現在他的頁面新聞動態中。阿扎維說:「我回應稱我跟那些帖文無關,沒有讚好、分享和回應,我向她稱我不應為那些帖文負責。」他又說,其社交網站帳戶內沒有討論政治的帖文。經過8小時盤問及搜查,入境部門職員最後撤銷阿扎維的簽證,並遣送他回國。
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發言人表示,簽證申請人要通過所有檢查門檻,包括健康、犯罪紀錄、保安和文件要求等才可入境,而入境部門職員調查所得資料後認為阿扎維不應獲准入境。
屢查旅客電子裝置 被指針對穆斯林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自2017年發起訴訟,指控海關無理搜查及沒收旅客的電子裝置,違反第四修正案,原告人包括10名美國公民及一名合法永久居民,職業包括記者、商界人士及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等,約一半人為穆斯林,他們都曾在沒有搜查令下被檢查電子裝置。美國阿拉伯反歧視委員會法律及政策主管阿尤布(Abed Ayoub)認為,政府對阿拉伯及穆斯林族群的搜查尤為嚴厲。
此外,CBP於2016年12月起可要求經免簽證計劃(VWP)入境的外國人提交社交網站資料,稱有助核查旅客的背景,防範恐怖分子入境美國。措施引起侵犯私隱爭議,ACLU同年8月去信政府,稱社交帳戶包含大量私隱,包括言論及立場等。ACLU華盛頓分部主管麥克勞德—鮑爾(Michael W Macleod-Ball)批評,目前僅有小量指引提及當局如何使用所得資料,認為政府蒐集資料時也應顧及私隱。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內地口岸查手機維穩
深圳市口岸辦於2019年8月13日發出新聞稿,稱口岸辦近日「就近期口岸安全維穩等工作全面動員與部署」,要嚴防口岸出現「非法反宣品等境外刊物倒流」,亦要防止「港獨分子」在口岸快閃示威。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同月表示,近期接到多宗市民投訴,稱在皇崗、深圳灣等過境口岸,遭內地人員搜查隨身物品及檢查電話內容,要求刪除與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有關的內容,甚至抄下電話內其他人的個人資料後被拒入境。他批評此舉不但製造白色恐怖,亦違反中國《憲法》,促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向內地出入境部門了解收集資料的用途。有到內地實習的中大中醫學院學生表示,曾於羅湖入境內地時被查手機,內地執法人員取走其手機並檢查相片庫,甚至檢查近日刪除的照片存檔,又打開WhatsApp看過對話內容才放行。
◆入境部門查手機內容(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說明現今全球化下,巴勒斯坦裔美國學生阿扎維遭美國拒絕入境的一個可能原因。
關鍵字:美國拒絕入境、原因(圖)
◆延伸回應題
(2) 「各國邊境部門人員(A)檢查入境者的電子裝置內容,會削弱大眾的權利(B)。」你是否同意這看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論證你的答案。
(A)題目情景是全球邊境部門的做法,故答題時不只限於美國的情G
(B)《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保障意見和言論自由、少數民族權益等權利,禁止任意干涉私隱、鼓吹種族及宗教仇限等
同意:
•限制言論自由
《明報》報道,有中大中醫學院學生表示,曾於羅湖入境內地時被查手機,內地執法人員取走其手機並檢查相片庫,甚至檢查近日刪除的照片存檔,又打開WhatsApp看過對話內容才放行。可見內地邊境職員會檢查香港市民手機信息,民眾或因對社會事件的取態而遭扣查,大眾權利之一的言論自由被削弱。
•限制出入境自由
美國、澳洲、加拿大等國家的海關,均有權在邊境搜查旅客的電子裝置。《明報》報道,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2018年搜查最少3萬部電子裝置,其中不少個案沒有搜查令或合理懷疑,甚至有人因為通訊軟件接收到的圖像或影片而被拒入境。大眾權利的入境自由被削弱。
不同意:
•保障安全生活的權利
根據資料,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指出,查核入境外國人的社交平台資料,有助防範恐怖分子入境。邊境人員檢查入境者的電子裝置內容也有相同作用,可阻止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入境,或減少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保障人們在安全環境下生活的大眾權利。
•各國對權利的定義各異
各國應因國內及外交情G,訂定不同法例及政策,以保障國家最大利益,故市民權利於不同國家的定義各異,如深圳市口岸辦於2019年8月發新聞稿,稱為了口岸安全維穩,要嚴防「非法反宣品等境外刊物倒流」。故邊境人員檢查入境者電子裝置的做法,在個別國家的法例下並無削弱大眾的權利。
顧問老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5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