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2019年7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疫症危機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民主剛果2018年8月爆發疫情,據世衛網頁資料,截至2019年9月1日該國已有2931宗確診、1930宗致命個案。
PHEIC為世衛最高警戒級別,為對可能擴散並危及其他國家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出警示,並呼籲國際回應。此前該警示只曾發出4次,包括2014年的西非伊波拉疫情及2016年的寨卡疫情。世衛亦因應疫情,對所有國家提供防疫建議(見表)。
傳染病學專家相信疫情始於2018年5月,但因為民主剛果本身欠缺監察疾病機制,而當時該區醫護衛生人員為爭取欠薪罷工等問題,以致延誤通報。此外,該國資源緊絀,許多社區居民亦拒絕接受治療或接種疫苗,醫護人員常受敵視、恐嚇,導致控疫情G不理想。
2019年7月16日,民主剛果東部大城市戈馬(Goma)出現首度確診伊波拉的外來個案。戈馬市位於民主剛果與盧旺達接壤邊境,是民主剛果的商業及文化中心、連接國內外的交通樞紐。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戈馬市是民主剛果通往世界的「大門」,該處出現疫情,各界須保持警覺。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國際協作研解藥
世衛2019年8月公布,自2018年11月起協調國際團隊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測試4種藥物,其中兩種效果最好,若患者於染病後不久、血液中病毒水平較低的情G下接受該兩種藥物治療,存活率最高可達90%。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疾病研究院總監福西(Anthony Fauci)表示,研究結果顯示伊波拉漸變成一種可預防及治癒的疾病;參與藥物研究、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傳染病研究員穆蘭古(Sabue Mulangu)說:「我們現在可以說,若患者及早求醫,就有逾九成機會生存。」
◆認識伊波拉
Q:什麼是伊波拉病毒?
A:伊波拉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通過破損皮膚或黏膜)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以及間接接觸受這類體液污染的環境。病毒能引起腹瀉、嘔吐、出血熱等,2013至2016年西非爆發伊波拉疫情,導致逾1.13萬人死亡。
Q:有何方法預防及治療伊波拉疫症?
A:國際社會以往忽略研發貧困地區疫情的治療及預防方法,因此遲遲未有伊波拉疫苗面世,直至2014年西非爆發伊波拉疫情後,相關撥款才顯著增加。
暫時沒有證明有效的伊波拉治療方法。疫苗方面,現時有一款由美國藥廠默克(Merck)研發、尚未獲批相關許可的試驗疫苗,在2014至2016年西非3國伊波拉疫災期間的有限測試中顯示有效。2018年5月,世衛引入4000支實驗疫苗到剛果民主共和國,協助防疫。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綜合《明報》報道
.世衛應對伊波拉疫情部分建議(見表)
.非洲伊波拉疫情(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歸納影響伊波拉疫症爆發程度的一個因素。
關鍵字:歸納、疫症爆發程度、因素(圖)
◆(2) 「全球化(A)趨勢為疫症控制帶來挑戰。」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一個支持及一個反對的論據(B)。
(A)涉及不同特徵,針對疫症傳播可與全球管治、人口流動等概念有關,學生可選取合適的層面討論其立場
(B)為近年文憑試常見出題字眼,注意指出論據時,要恰當運用資料及個人所知例子作答,如新聞報道
關鍵字:全球化、疫症控制、挑戰(圖)
顧問老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5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