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光敏性腦癇症」聽來陌生,但平均每4000人就有1名患者,而且有可能因為打機甚至看卡通片誘發。5名香港和美國的大學生早前在「黑客松」比賽研究出協助「光敏性腦癇症」患者的智能眼鏡,計劃正式將之商業化及推向國際市場。
明報記者 薛偉傑
Alluminate是5人團隊,其中4人為本地大學生,另一人是美國大學生。他們研究的產品,是一款可協助「光敏性腦癇症」患者的智能眼鏡。
每4000人有1患者 打機看卡通可誘發
「光敏性腦癇症」(Photosensitive Epilepsy, PSE)患者每當看到某些強度、顏色和低頻率閃動(如12Hz)的光線時,就會感到頭暈目眩,甚至會出現腦癇。有估計稱,全球平均每4000人就有1人患上,約佔所有腦癇症患者5%。
有傳媒曾報道,單是港島區某大公立醫院,每年就有10多宗因打機引致腦癇發作的個案,這些都是「光敏性腦癇症」患者。
至於最大規模及最為人所知的「光敏性腦癇症」患者不適事件,則事發1997年12月16日晚上。當時東京電視台正播放《寵物小精靈》動畫,其中一幕出現紅、藍、黑、白、黃等顏色交錯閃爍,這段持續僅約5秒、閃動頻率12Hz的畫面,令多達685名兒童不適,出現頭暈目眩、嘔吐,甚至短暫喪失視力等症狀,其中150人要送院,兩人更需住院超過3周。事後各國紛紛立例管制電視節目及遊戲畫面的閃頻。
此外,2012年倫敦奧運會亦曾有宣傳片被批評閃動畫面太多、範圍太大,令不少光敏性腦癇症患者中招。
遇低頻等光線通電 鏡片變奶白色阻擋
Alluminate團隊成員、港大計算機科學系應屆畢業生雷匯宏表示,他們是因為參加香港科技園及香港大學聯合舉辦的「DreamCatchers醫療科技駭客馬拉松」,到醫院和醫生面對面交流時認識到光敏性腦癇症這種罕有疾病,並決定以此為研究主題。
他們為「光敏性腦癇症」患者研發的智能眼鏡,鏡片平時透明,當遇上強度、顏色和閃動頻率足以誘發病情的光線時會立即自動通電,變成奶白色,以阻擋那些光線,從而避免患者不適或腦癇。
零部件多技術成熟 利商業化
由選定主題到設計硬件和軟件程式,他們用了大約3日就研發出第一個原型。雖然有一點粗糙,但已驗證到整個構思是否可行,還在「DreamCatchers醫療科技駭客馬拉松2019」獲得亞軍。
由於這種眼鏡所需要的零部件,包括變色智能膠片(Smart Film或Switchable Film)、微型鏡頭或光學傳感器、微處理器等,都是技術比較成熟的產品,故相信其商業化過程不會太困難。
「黑客松」三天內研發
隊員之一、在美國經營初創公司的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4年級博士生Alex Gruebele估計,大約一年半之後就可正式推出這產品,最遲也會在兩年之內。至於所需投資額,他認為若能籌集到400萬港元,會比較理想和鬆動。
不過,雷匯宏認為,大有大做、小有小做,若籌不到400萬港元,第一批貨可以做少一點,以及將後續改進型號的計劃押後。他估計只要有大約200萬元,也可以完成商業化。
雷匯宏估計,實際產品的成本大約是150美元或略低。至於產品正式推出時的售價,Alex Gruebele則樂觀地估計,在歐美市場可售700美元或以上。
現時5人計劃正式合組公司,將項目變成正式的產品。雷匯宏表示,初步計劃申請本地的初創企業培育計劃及募投(Pitching)比賽等,來籌集資金;也可能透過Kickstarter等眾籌網站預售產品取得前期資金。
他認為,雖然「光敏性腦癇症」是罕有病,不是那麼多人需要這產品,但有些人若支持產品理念,即使不購買產品,也會在眾籌網站上認購紀念品,當作捐款。
至於實際推出產品後如何銷售,他表示最初一定會倚靠網購,之後會漸漸透過醫療機構分銷,甚至直接聯絡外國的「光敏性腦癇症」患者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