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大學的中小學生身心健康調查顯示,本港學生生活滿意度平均6.86分,低於國際水平7.63分;而自評健康狀G為「差」的佔4.5%,比其他地區的1.6%高約兩倍;調查又發現沉迷社交媒體的學生,生活滿意度較低。研究人員解釋,情緒症狀、沉迷社交媒體和涉及欺凌行為都會損害身心健康,建議家長多花時間關心子女。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青年研究中心」與教育研究所「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HKCISA)」合作,於去年3至5月進行「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計劃(HBSC)」研究,並將本港數據與其他40多個國家和地區比較。研究團隊隨機抽樣在7間小學及9間中學,以問卷向2711名小五、中一及中三的學生調查。 學者:沉迷網絡壓縮溝通時間 研究發現49.1%學生每日平均上網逾3小時,接近成癮水平。調查發現,學生愈沉迷社交媒體,生活滿意度與自評健康狀態的表現愈差。以最高10分計算,高度沉迷者的生活滿意度為5.95分,並無沉迷者得分7.23;在自評健康狀態方面,最高4分,前者分數為2.58分,較後者2.89分低。中大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馮應謙解釋,沉迷網絡會壓縮和他人溝通時間。 另外,調查發現68.2%學生過去半年每月最少出現一次心情低落。情緒症狀最多者,生活滿意度為6.12分,自評健康狀態為2.49分,較低症狀者差。欺凌行為方面,網上受欺凌者在上述兩項指標都錄得最低分,分別是6.12及2.53。 學生身心影響 家庭支援效果最顯著 研究同時分析家庭、教師、同學及朋友支援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發現其中家庭支援的效果最顯著。高家庭支援的學童在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的評分都是最高,分別為7.75及2.99分;低家庭支援的學童評分則最低,分別是5.95及2.54分。 HKCISA中心總監何瑞珠認為,功課作業與考試評核是學童的主要壓力來源。她說,香港家長工作忙碌,親子時間少得「令人憂慮」,這種「家庭生活病態,而最大問題是,病態變成常態」。她鼓勵家長在共膳時與子女閒話家常,多關心他們的情緒。研究團隊計劃於下學年推行下一階段的主測試,預料會擴大調查人數到5000名學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