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童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發表第4份有關預防兒童死亡事故的報告,2014至2015年有18名兒童是死於自殺,其中3宗是學童升中後1個月內自殺。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成員陳智森表示,學童在面對家長期望時,往往會感大壓力,建議父母多與子女溝通,又表示學校應從源頭減少學生壓力,而非在學生受情緒困擾時才處理。
檢討2014至15年 166宗個案
報告輯錄2014年至2015年的兒童死亡個案觀察和檢討分析結果。在166宗已向死因裁判法庭呈報的18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中,59宗屬非自然死亡個案,18宗是死於自殺,最年幼的自殺兒童年僅11歲,其中5名事主曾有自殺[象。
在尋死主因方面,10人受學業問題困擾、7人有確診或懷疑有精神疾患、3人有家庭問題,亦有兩宗涉及男女關係尋死。其中,有3名學童是在升中後一個月內自殺。檢討委員會主席許宗盛強調,自殺是複雜的問題,可涉及多個原因。
同時,18宗自殺個案中,7宗與精神問題有關,比起第3份報告顯示,只有1宗與精神問題有關,增加6宗。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下、負責研究自殺個案的小組召集人鄧振鵬指出,政府應加強有關精神健康的公眾教育,令相關學童及早求醫。他又提醒,若家長發現子女拒絕上學、對身邊事情失去興趣、畏縮,逃避與外界接觸等,都可能是有情緒問題的先兆。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成員陳智森表示,現在不少父母都是雙職、長工時,導致與子女缺乏溝通。他又指家長應多留意小朋友,建構溝通橋樑才是最重要。學校方面,他鼓勵師生多互動,減少功課及補課時間,從源頭減低學生的壓力。
9人死於襲擊 7宗施襲者死者父母
另外,在2014至2015年,有9名兒童死於襲擊,當中7名(包括一宗同為兄弟姐妹的個案)施襲者為父母、一宗施襲者為當事兒童親人、另一宗為陌生人。在父母或親人施襲個案中,一名父親殺死有多種殘疾的兒子、一名父親攜同兩名兒子燒炭,另有一名祖父抱孫子從高處躍下。此外,有4名兒童遭母親殺死,當中3名母親有精神病患或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下、負責襲擊及其他因素個案的小組召集人李淑儀表示,相信不會有父母希望傷害子女,但有些父母或因有照顧上的困難,或擔心「自己有事,仔女點算」而「諗埋一邊」。報告建議在特殊學校加強支援者的服務,並增加特殊學校的社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