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出生於印度的他,升讀大學時才初接觸德語,之後在大學教德語,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系主任、歐洲研究課程高級講師。本荂u我得你都得」信念,他教授學生德語,10多年前因學生嫌他用過時的卡式錄音帶教學,激發他研發網上學習語言平台,連繫在歐洲和香港學習4種歐洲語言、來自38個國籍的學生,提升他們的外語溝通能力。 生於印度 上大學才學德語 現年45歲的Tushar Chaudhuri今個學年獲浸大頒發校長表現卓越獎。他約18歲時升大學,沒如一般印度男生升讀能賺大錢的科目,而是在新德里尼赫魯大學修讀德國研究,輾轉赴德國吉森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其後獲香港浸大聘用,展開教學生涯。Tushar說,當年升大學時,自己對德語一無所知,與現時自己的學生年紀相若,很驚嘆教師可在短時間內教懂他一門新的語言,故此現在他也會跟學生分享,自己想當年亦是從零開始學習德語,藉此勉勵學生,「I can do it, so you can do it also.(我可以,你都可以做到)」。 常勉學生「我得你都得」 要數在浸大14年教學的深刻經歷,Tushar憶述初到浸大教德語,以舊款手機示範「手機」的德語,遭學生取笑是「博物館文物」,又曾以學生早已不認識的卡式錄音帶(cassette)教學,因學生不懂使用而嫌棄,讓Tushar驚覺再也不能用傳統的方式教學,繼而開始了解新式教學工具。 240人參與 38種國籍 Tushar與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合作,獲教資會資助500萬元,2017年起推行為期3年的遠程協作外語電子學習計劃,利用網上平台連繫在港和歐盟地區修讀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的學生(非母語者),讓他們以所選擇語言,以健康城市為題,花8至12個星期分析自身居住地的人有關爬山、踏單車等生活的習慣,藉以訓練外語的運用。該項目至今有240人參與,涉及38個國籍,當中香港的大學生約有120名。Tushar亦獲歐盟撥款60萬元,讓香港、東南亞和歐洲等地中學生多認識歐盟第7屆環境指標和不同地區文化,料有150香港中學生參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