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屆政府急切造地建屋,但由上屆特首梁振英推動、主要以改劃綠化地帶土地作住宅用途以增房屋供應的措施,在過去一年停頓,已擬的69幅用地未有再啟動土地改劃程序。團結香港基金昨指公營房屋供應將在2022/23年度「斷崖式」跌至1.45萬個,料3年內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突破6年大關,建議加快改劃25幅土地,增加短中期房屋供應。 消息:林鄭優先推填海 自2013年起,政府公布215幅有潛力改劃為住宅用途的土地,惟截至今年1月,仍有69幅用地未啟動改劃程序,而政府在過去一年未有啟動土地改劃程序。接近政府消息稱,特首林鄭月娥上場後曾檢視各種開拓土地的先後次序,認為應優先推動大型填海項目,除了可提供較大面積土地,亦可成為長遠土地儲備。 翻查紀錄,前特首梁振英在2017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仍有交代改劃土地用途的進展;同年10月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土地供應部分提到「上屆政府爭分奪秒全力推進改劃用地的短中期措施」及新界新市鎮發展項目,「但受制於項目的複雜性和漫長的程序,往往令項目出現延誤和規模縮小」。 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報告,指經綜合考慮交通接駁、鄰近社區,以及工程難度等因素後,認為25幅較易改劃土地應優先處理(見表)。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說,改劃土地用途屬權宜之策,只可暫時用來「退燒」,長遠不能解決土地不足問題。 對於該25幅地大部分為綠化地帶,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稱,不少綠化地帶都長滿樹木,部分具生態及康樂價值,是市民的後花園,以將軍澳為例,2017年政府建議改劃區內5幅綠化地帶為住宅用途,當中位於將軍澳上村一幅面積3.94公頃土地,位於熱門行山徑「小夏威夷徑」,結果去年遭城規會否決,保留為綠化地帶。 基金料公營屋供應斷崖式跌 基金會報告指出,「長策」將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由每年2.8萬伙上調至3.15萬伙,但基金會報告預計未來4個財政年度公營房屋預測落成量僅為年均1.83萬伙,遠低於長策供應目標約42%;到2022/23年度,落成量更預料「斷崖式」下跌至1.45萬伙。基金會又預計,2019/20至2028/29年共10個財政年度的公營房屋供應將累計短缺至少8.5萬伙,較政府預測短缺6.7萬伙要多,原因包括公營房屋延遲落成和改劃土地延誤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