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土研究社去年發表與棕地調查報告,建議政府以「棕土優先」作未來土地供應的主導原則。該社重申並非否定或要求取締現時棕地上的經濟活動,只希望政府能作長遠規劃,既能把部分棕地發展公營房屋,亦改善現時缺乏系統地使用的情G,令棕地能「地盡其用」。 非求取締棕地作業 只求長遠規劃 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文件,若發展古洞北及粉嶺北、洪水橋、元朗南及新界北具發展潛力地區的540公頃棕地,可發展面積為1666公頃,約可建15萬個單位,認同棕地「是未來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本土研究社報告則估算,若利用未被納入發展區或未有發展時間的約730公頃棕地,以當中三分之一(240公頃)發展鄉村式公屋,粗略估計可建8.4萬個單位。 本土研究社成員林茵稱,棕地是未來重要的土地來源,她不否認該社「覬覦」以棕地建公屋,但重申並非否定或要求取締現有的物流、回收場、建造業機械存放等經濟活動,「只盼政府重新規劃作更好發展,地盡其用」。她指露天停車場規劃後可改建成多層,停車位可倍增。 發展局指出,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委聘顧問研究以多層樓宇容納棕地作業的技術和財務可行性,短期內會完成。連同規劃署統籌有關新界棕地研究,政府會參考顧問結果制定政策及執行安排,年內會公布。政府研究目標是加快落實發展多層樓宇,多層樓宇備有充足的配套設施,經營環境較佳,租金應較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