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或許你會問我,家庭背景又如何,跟成為大學生有很大關係嗎?」21歲的雷恩在公屋長大,雙親做服務業,月入兩萬元養活一家四口。她不因貧窮自卑,卻深明起步比人慢,中一考入傳統英中,同學已說得流利英文,自己卻只懂單字堆砌文句,又試過因發音不準成同學笑柄。雷恩之後考入中文大學,是家族三代首個大學生,連續3年考得全系第一,回答文首問題,她說「肯定有關」,但自身經驗也印證「最重要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 背景跟入大學「肯定有關」 堅毅可改變 雷恩從小已知學習環境不及他人。她說,家中最拮据時父親失業,僅靠母親當兼職勉強維持生計,小三的她已學到獨立,並照顧年幼4歲的弟弟起居。她中學入讀地區名校,家境造成的學習差距更明顯,試過讀錯英文字,將「Dollar(元)」讀成「Da-ler」,被同學笑足3星期。雷恩憶述母親為讓她學好英文,儲了1個月錢買電子字典,她亦每天早上6時起H溫習,漸漸趕上成績。 雷恩之後考進中大,靠獎學金及兼職掙學費與生活費。回想出身基層家庭,她最大感受是錯失對外交流、遊學團等機會,讀社會學系的她亦了解到,貧富差距對下代學習資源及向上流動機會有一定影響;儘管如此,她稱「父母學歷不高,掙的錢不多,但我所有堅毅、勤奮態度都是來自他們,他們令我知道最重要是要有改變和堅持的勇氣」。 兒時多病獲醫護照料 護理生盼投公院 就讀中大護理學系、20歲的李詠雯,3歲前在百多呎茤苭肮﹛A之後搬入公屋。她說兒時夢想是考上大學改善生活,童年經歷令她想成為一名護士。2003年SARS期間,當時5歲的李詠雯懷疑染上SARS需入院隔離一周,病魔可怕,幸有家人及醫護人員陪伴,「記得出院時,我竟然不捨得離開,可想而知醫護人員照顧得我很細心」。升上小學後,李詠雯不時小病纏身進出醫院,她說每段住院回憶都令她更想當一名好護士,未來盼投身公立醫院,有意做老人科,陪臨終長者走最後一段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