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美貿易磋商明年1月登場前夕,北京持續釋放擴大市場訊號。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25日發布《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包括「禁止准入類」和「許可准入類」兩大類,共151個事項、581條具體管理措施。這意味內地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清單主體包括「禁止准入類」和「許可准入類」兩大類,共151個事項、581條具體管理措施,與此前的試點版負面清單相比,事項減少了177項,具體管理措施減少了288條。其中,禁止准入類事項四項,分別是法律法規明確設立的與市場准入相關的禁止性規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禁止投資和禁止新建的項目,以及禁止違規開展金融相關經營活動、禁止違規開展互聯網相關經營活動。 至於未來如何強化制度落地實施達到「非禁即入」,特別是民營企業市場准入門檻的公平公正,內地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非公有制經濟是內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地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推動內地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徐善長指出,不同所有制主體在市場准入、資質許可等方面待遇應完全公平。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有利於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給市場主體鬆綁減負,激發民間資本創新創業活力。 徐善長指出,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後,對市場准入審批將實行「清單化」管理。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清理清單之外針對市場准入環節的審批事項。在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外,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不合理或歧視性的准入條件,不得採取額外的准入管制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