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自2003年後再次填海造地,今年正式在東涌東展開填海工程,並銳意將東涌東發展為「智慧低碳社區」。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可持續大嶼辦事處長李鉅標接受訪問表示,東涌東新市鎮將摒棄以往將軍澳區的規劃,重視「易行度」,將設立連貫的綠化長廊及「中央綠園」,接駁至海濱長廊,並會設置零售、食肆等街舖,期望鼓勵市民步行以增加地區活力,扭轉昔日以行人天橋連接至各屋苑及地鐵站的「冷清」設計。
明報記者 黃俊鋒
東涌新市鎮擴展區包括在東涌東填海130公頃及發展東涌西現有鄉郊範圍,預料共提供約4.96萬伙住宅,容納14.55萬人,當中65%是公營房屋,即3.22萬個單位;35%為私營房屋。這亦是本港自2003年完成將軍澳及東涌新市鎮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
李鉅標表示,今年7月正式展開東涌東填海工程,現時目標是2020年中完成首幅約14公頃填海土地,交予房屋署發展公營房屋,料首批人口最快2023至24年遷入,2030年完成整項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
增鐵路站 5公頃綠園連接海濱
今年《施政綱領》提到以東涌新市鎮擴展區作為試點,推行「智慧、環保和具抗禦力」措施。負責工程的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表示,東涌東銳意發展為「智慧低碳社區」,在規劃上重視街道「可步行性」及綠化空間。他稱,該區會以鐵路運輸作骨幹,未來會在東涌線加設東涌東站及東涌西站,並在東涌東站外設立大型及連貫的「綠化走廊」,連接至海濱長廊及住宅區,中間設立約5公頃的「中央綠園」;至於橫過「中央綠園」的主要幹道,則以隧道方式建造,「設計上盡量減少市民橫過馬路,令他們好像在公園行走」。
昔建天橋為便民 反令社區冷清
李鉅標表示,未來東涌東新市鎮將摒棄昔日如將軍澳區的規劃設計,不再興建大量行人天橋,會重視街道連接,並提供單車徑網絡;同時在綠化走廊及「中央綠園」周邊將設有零售、食肆等街舖,希望鼓勵市民在地面步行,增地區活力。該處高級城市規劃師蘇淑儀說,過往新市鎮以行人天橋或平台連接至各屋苑、商場或停車場等,原意是方便市民,卻令社區地面空間沒有活動,一到晚上地面非常冷清,故以規劃茪漰き瘙N人流帶至地面。
引入智能水管系統 設智慧燈柱
除闢設街舖外,當局亦計劃在東涌東建立多套新系統,包括引入「智能水管網絡系統」,在水管安裝監測和感應設備,以收集及分析水流量、水壓等數據,以減少食水滲漏或因水管爆裂需緊急維修造成的不便。區內並設立「智慧燈柱」,收集交通、空氣質素等各類數據,並可提供5G和Wi-Fi上網服務。東涌谷未來亦會設置「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興建多孔透水路面、生態草溝、雨水滯留及處理池等,下雨時區內徑流將被收集至排水系統,雨水經天然淨化及處理後才流入東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