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會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也日漸講究健康生活。近年香港的運動風氣似乎有增無減,市民對於各式各樣大型運動比賽的反應也甚熾熱,參與人數眾多。整體而言,香港人的運動習慣如何?什麼因素會影響大家培養運動習慣?
■住所附近的公共體育設施(圖)
解讀
?三分之一受訪市民認為住所附近的公共體育設施不足夠,認為足夠的也有約三分之一,顯示公共體育設施的分佈或不平均,以致認為鄰近的公共體育設施足夠及不足的人數比例相若
?數據顯示市民最想政府在社區增加的體育設施是健身設施,佔21.7%,其次是單車徑,佔18.8%,較少人覺得需要增加田徑場地,只有9.7%。這顯示現有的健身設施及單車徑未能滿足市民需求
■最想政府在社區增加的體育設施(圖)
■沒運動習慣的原因(圖)
■預訂政府體育設施密度(圖)
解讀
?根據調查,本港市民的運動量少,完全沒有運動的市民佔20.4%,而大部分市民的運動量偏低,每周運動1小時以下的佔大多數(31.5%),每周運動多於5小時的只有約十分之一(10.8%),顯示香港市民並不熱中運動
?數據顯示香港市民不運動的原因,最主要是沒有時間,佔36.3%;其次是沒有地方,佔17.4%,可見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工作時間長或忙碌可能導致香港人缺乏運動。香港寸金尺土,土地供應緊張,也可能是導致運動場地缺乏、市民沒有運動的原因
?67.1%受訪市民表示運動的原因是鍛煉體能,保持健康,比排第二的原因「減肥或使身材更好看」高出超過50個百分點,顯示香港人運動主要是為了健康,為了個人外表及身形而運動的只屬少數
?超過四分之一受訪者表示經常未能預訂政府的體育設施,可見政府的體育設施不足,另有21%市民表示從未預訂政府體育設施,顯示政府的體育設施或未能滿足及切合市民的需要
■政府體育設施使用率(見表)
解讀
?2015至2017年間個別政府體育設施的使用率相若,2017年體育館主場使用率達85%,活動室及舞蹈室則達七成,但部分設施使用率偏低,當中棒球練習場、草地滾球場及射箭場等使用率持續低於一半,攀登牆更不足三成,顯示相關運動可能未普及,或有關配套設施未能配合
■兒童體力活動表現(圖)
解讀
?資料顯示香港兒童的體力活動表現,其中年齡愈大,活動表現愈差,半數6至8歲兒童達到每日1小時中等及劇烈強度體力活動,但在1年和2年後的隨訪調查中,該比例分別跌至30%及22%;少於10% 7至19歲青少年達到體力活動的建議。這顯示兒童年紀愈大,活動表現愈不理想,這或與智能裝置流行或學業壓力隨茼~齡上升有關
■思考問題
1. 香港人的運動習慣受什麼因素影響?
2. 政府可採取什麼措施,鼓勵市民運動,從而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文:聖貞德中學通識科主任 唐金輝
[通通識 第5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