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俗語有云:「三歲定八十。」此話並非空談,背後隱含科學根據,兒童的腸道在成長首1000天,腸道細菌的種類已定型,腸道細菌或左右兒童患病風險。香港中文大學6個學院成立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預計整體投放逾一億元,與全球超過30間醫學院的專家合作研究,包括與大灣區合作,進行10萬名初生嬰兒追蹤研究,探討微生物群對兒童健康及智力等的影響。 逾億元設兒童健康研究所 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HK HOPE)於今年11月成立,專家團隊來自中大6個學院,包括醫學院、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理學院、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HK HOPE主要研究兒童癌症、初生嬰兒及兒童腸道、罕見病和基因組學等領域。 中大醫學院長陳家亮表示,中大初步已投入4000萬元作基礎建設,包括可容納60至70萬個樣本的生物庫,預期整個項目耗資逾1億元。 生物庫可容70萬樣本 陳說,人體擁有「兩套基因圖譜」,包括來自父母以及自身腸道的基因,「腸道入面的細菌,有否機會可以改變,如果改變到,可否改變我們將來的命運,這是好有趣的事情」。他指中大與廣東省合作進行大型新生兒研究,招募10萬名中港健康嬰兒作追蹤研究,探討微生物群、遺傳及環境等如何影響兒童健康。威爾斯親王醫院已招募了接近200名嬰兒,未來會擴展至其他醫院,廣東省將於明年第一季展開研究。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主任梁廷勳表示,本港對於罕見病並無準確資料庫,未能掌握病例數量,反映醫管局過去不太重視基因診斷研究。他指罕見病診斷複雜,相信基因圖譜分析可改善過往茩奕璊@基因研究的不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