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背景資料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描繪中國未來30年的藍圖: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大幅提升經濟、科技等實力,人民生活更為寬裕,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同時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和發展的權利,建立法治國家、政府和社會;第二個階段,即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振興中華民族。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後綜合國力大大提升,成為世界強國之一,經濟發展急速,2010年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不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承認,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有近2億貧困人口,貧富懸殊嚴重。此外,中國不時被國際社會批評言論自由空間狹窄,民主發展裹足不前,例如取消國家主席及副主席的連任限期,被指走向個人專制,違反民主政治理念。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經濟發展還是民主發展對現代中國更為重要呢?
◆歡迎同學就以下議題或自選議題發表約300字的個人意見,可連同聯絡方法投稿至living@mingpao.com,獲刊登者可獲明報出版社100元書部C
?社交媒體是造福還是危害青少年?
?如何有效增加港人的捐血率?
?「垃圾徵費是最有效的減廢政策。」你同意嗎?
?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的機遇大於挑戰。你同意嗎?
■何欣樺 恩主教書院 中六
欠民主損國際形象 影響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起飛,內地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步伐急速。在改革開放下,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按不變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33.5倍,年均增長9.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亦不斷提高,中國由低收入國家步入中上收入國家行列。改革開放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中國的經濟極速發展。
相比之下,中國卻忽略民主和法制的發展。現時中國的民主狀G堪憂,法制和民主不見大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差距愈來愈大。中國不時傳出不公平審訊、言論自由受限及維權律師被逮捕等不民主的事情。據英國雜誌《經濟學人》2017年「全球民主指數」,中國內地在167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139位,屬於專制政權(authoritarian regime)級別,可見中國的民主完全追不上國際水平。政制不民主直接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例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不少維權律師等被囚禁、劉曉波遺孀劉霞一度被軟禁等,皆令不少歐美國家認為中國政治專政獨裁,引來國際譴責。國際形象差,或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其他國際合作,長遠而言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我認為對現代中國而言,經濟發展已經成熟,現時首要應發展民主,爭取更長遠發展。
【文章經編輯刪改】
■楊天民 路德會呂祥光中學 中六
先填飽肚子 再推行民主
假如你問一名連解決一日三餐都頭痛的窮人:「要鈔票還是要選票?」他定會選鈔票。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截至2017年末,農村尚有3046萬人屬貧窮,城鄉貧富差距極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指中國貧富懸殊嚴重。根據馬斯洛人生需求理論, 生理需要屬最底層的物質需求,投票和民主則是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人只有在滿足基本需求後才會追求更高理想。凡事要循序漸進,要民主就要先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滿足心靈就要先填飽肚子。西方的民主進程也是隨工業革命的經濟起飛,滿足經濟需要後,人民才開始追求頂層的自我實現需求,提倡民主思想,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制度。
再者,內地人民的教育水平仍低落,老一輩大多只有小學學歷,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仍屬小眾,民主在大眾眼中仍是較高深的概念,大多數人根本不知民主的意義和價值。投票需高層次的思維判斷和理性思考,中國此時絕非推行民主的良機。現時情G下,中國社會應以繼續發展經濟為先,積極改善人民生活和教育水平,然後推行民主,才是上策。
【文章經編輯刪改】
[通通識 第5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