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填海1700公頃的「明日大嶼」計劃引起爭議,38名學者包括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宋恩榮、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委員會會員王于漸等人,上周二聯署支持「明日大嶼」計劃。有份參與聯署的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昨日表示,明日大嶼計劃是上佳的社會投資,政府財力「綽綽有餘」;又形容填海後的土地是「萬能麵粉」,「做什麼麵包都可以」。 稱財務估算「無可能會輸」 麥萃才昨早出席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表示,明日大嶼在財務估算上「無可能會輸」,並引述發展局的估算,指填海1700公頃需要2000多億元,約佔政府儲備四分之一,而且填海不會一次過完成,若攤分10多年,每年僅動用數百億元,亦可按財政狀?決定填海速度。 何濼生:開發土地時政府議價本錢增 他又稱填海只是把「流動資產變成固定資產」,除非陸沉及海水上升等因素令土地消失,否則土地最少可存留200年,加上填海後土地成為「萬能麵粉」,「做什麼麵包都可以」,例如可建私人住宅、商業樓宇和酒店等,認為只要做好規劃,政府不會背上龐大而無法負擔的債務。 另一名參與聯署的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稱,明日大嶼計劃可增加土地供應,降低地價,即使未來不使用明日大嶼提供的土地儲備,在開發其他土地時,政府亦更有本錢與業主討價還價。 對於有人認為明日大嶼填海不可逆轉,何濼生指當香港發展後,有強勁的經濟能力,就可有更多資源處理環境保育。他又稱,個人支持利用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建屋,認為本港住宅、商業樓宇及社區設施土地均面對短缺,需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