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安省滑鐵盧大學的副教授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對已經處在上升期的滑大物理學系是一大推動,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學子投身這一學科。
但滑大科學院院長奉勸學生﹐物理研究需要研究者耐得住寂寞,功成名就往往是不經意間的事情,選科時要想得清楚。
滑鐵盧大學科學院院長勒米厄(Robert Lemieux)興奮地表示,「斯特里克蘭教授獲獎這件事,無論是對物理學系,對科學院以至對整個滑鐵盧大學,都有重大影響,這是顯而易見的。」
「更重要的是,教授獲獎的項目,是與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就是她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於糾正人的視力。這讓大家明白物理學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大家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勒米厄院長表示,諾貝爾獎獲獎這件事,肯定會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進入到這一學科。
「這幾年我們物理學系的學生數量就已經在穩步增長。2013年的物理系學生數量為383人,到了2017年,已經增加到607人。有了獲獎一事的助推,我們估計報考的學生數量還會更多。」
但院長也承認,物理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是一項很考驗耐性的事情。許多研究者,包括那些天縱奇才 ,常年默默無聞地在實驗室塈V力,就算有研究成果發表,也都只是為圈內所了解,與外界很少有直接的交流。
「就連研究成果的出現,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偶然的,就算再聰明能幹的研究者,時運未到,成果就是不來。而一旦時來運轉,就能夠登頂。但前提就是,成功只屬於有準備的人,不可能有不勞而獲。」
這一點在獲獎的斯特里克蘭教授身上就有明顯的體現。現年已經59歲的她,頭銜卻仍然只是副教授,還沒有獲得正教授的職稱。她自嘲稱,因為太懶而沒有去申請正教授職稱。
勒米厄院長表示,「她已經是終身教職,她的薪水、待遇和福利等等,和正教授並無區別。但要申請正教授,還要填寫申請表格,還要準備各類文件。她不覺得副教授和正教授有什麼不同,與其花費時間申請,不如把這些時間花在實驗室內,和學生們一起做研究來得更有意義。」
院長用「吸毒」來比喻那些研究人員對實驗室和工作的態度,「他們不是為了獲獎而去研究,純粹就是喜歡它,享受每次取得進展的快樂。比如斯特里克蘭教授,她獲諾貝爾獎的成果,是她和導師在1985年發表的博士論文。那時候她能想到今天會得獎麼?」
院長指出,鑒於物理學科的這種特性,許多優秀學子在選秀大學科目時,因為族裔文化傳統或者是家庭觀念的影響,沒有選擇物理學。
「這一點我們非常理解,所以大家將來在選科目的時候,不要憑一時衝動,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門學科,能否耐得住寂寞,把科學研究當成最重要的目的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