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他曾為光築路,然後世界相連於每一瞬間。」中文大學前校長、「光纖之父」高錕在中秋節前夕與世長辭,享年84歲。中大設弔唁區悼念高錕,師生、校友、市民昨到場寫下懷念之辭,包括文首一句。有在電訊業工作30多年的技術人員到場簽悼念冊,他感激高錕的研究造就行業興旺,令他有一份足夠餬口的職業。高錕與太太高黃美芸共同成立的高錕慈善基金稍後亦會安排追思會,時間和地點有待落實。 「穩定飯碗源於高錕研究」 高錕對光纖的研究改變了升斗市民的生活。昨到中大悼念高錕、60歲的蕭先生憶述自己1980年代「初出茅廬」,投身電訊業擔任工程部技術人員,自言能夠有穩定「飯碗」,一切源於高錕的研究,「沒有他,我就無法入行」。 蕭先生表示,1980年代香港光纖通訊崛起,配合香港經濟起飛,促使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他碰巧在這段黃金時間入行,直至退休。問到蕭先生有什麼說話想跟高錕說,蕭忍住淚水,聲音顫抖地吐出一句:「多謝他對人類的貢獻。」 校友讚重視民主聲音難能可貴 校友馮小姐1993年畢業於中大統計學系,經歷高錕做中大校長的年代。她說,當年作為一名大學生,也曾不解高錕為何出任港事顧問,對校長決定抱有質疑,如今事過境遷,她才明白高錕的開明、對民主聲音重視,是難能可貴,「相較其他校長,高錕願意聽意見,不論是支持或反對的聲音,亦不會因為聲音是來自學生便拒聽」。 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張鴻生稱很崇拜高錕,「他做研究很認真、踏實,不追逐名利」,又稱會好好學習高錕的科學家精神。張又說,自己做衛星遙感範疇的研究,若沒有光纖,衛星傳回地球的海量數據亦無法傳遞,可見高錕研究影響力之深。 中大昨日起至10月24日,在大學圖書館正門出入口旁的本部大學展覽廳設置弔唁區,場內放置鋪有白^布、長4米的橫^,上面放有悼念冊,左方放置高錕的黑白照;右方放有白花。場地另一邊則播放中大5年前拍攝的高錕短片。昨日所見,何善衡工程學大樓的高錕雕像前,亦有人獻花致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