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癌症是致命疾病中的頭號殺手,對成人構成威脅外,兒童癌症患者生活亦受折磨。有幼童兩歲時確診腦癌,手術後半年內復發,幸經電療及化療後,10年來病情終受控,更立志成為教師,教導學生勇敢面對難關。然而,治療的副作用令她肢體及言語等方面發展較遲緩,而政府復康服務輪候時間漫長,影響生活及學習,家長及團體盼當局增加癌症童復康服務的資源。 根據「香港兒童血液及腫瘤科學會」數據顯示,2007至2016年間,本港每年有170至180宗兒童癌病新症,即每一萬名兒童便有一人患上癌症;該10年間,本港累積逾1700名癌症病童。兒童癌症中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見,其次是腦癌。該些病童在接受治療後,五年內的總生存率約八成。 治療後言語記憶力發展遲緩 今年12歲的藍藍兩歲時確診腦癌,隨即做開腦手術,詎料術後5個月復發,需再接受手術及電療。藍藍說當時不時嘔吐,「好辛苦,希望盡快嘔完」及「祈禱天父拿走一切的痛苦」。現時她的病情基本受控制,剛升讀小六,希望日後當教師,因喜歡照顧別人及盼教人勇敢面對難關。 復康治療排9月 倡增資源 藍藍的母親張太坦言,獲悉女兒患癌時「天好像塌了下來」,提起與女兒初到醫院接受電療時,看到本應享受愉快童年的小孩,因癌症變得骨瘦如柴及無精打采,張太不禁拭淚。病情縱暫受控,仍要面對不同後遺症。張太說藍藍接受電療後半邊身一度無力,輪候近9個月才獲政府物理治療部跟進,無力付款私人服務的她,輪候期間只得為女兒按摩及到公園運動。除肢體受影響,張太指女兒言語能力、記憶力等發展較遲緩,身高現僅135厘米,比同齡學童矮小,認為康復治療有助病童,盼當局增加相關資源。 兒科專科醫生梁永i表示,癌症屬基因突變,很多癌病至今成因不明,而癌症治療會傷害人體的免疫系統等機能,對兒童會造成身體及外觀影響,及早接受物理治療等復康服務,有助減少相關影響,令抗癌的「生命小戰士」更易重拾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