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首度揭發5人換器官後集體感染戊型肝炎,醫院管理局將成立專家小組研究需否為捐贈者篩檢「戊肝」。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周嘉歡昨在香港電台《千禧年代》表示,現不為捐贈者驗戊肝,因甚少發生,且病情輕微。她認為,如可加驗戊肝「好過無」,但「2000多人才有一個(感染戊肝),現一年有40多人捐器官,即50年才抽到一個,好似浪費火藥」。 周又稱,目前可驗項目不止戊型肝炎,若醫管局有錢,她更想多聘器官聯絡主任或增加深切治療病H,以增加器官移植效率。她說,任何篩檢都不會十全十美,現捐出的器官仍有0.03%風險有細微癌症或不知名感染,瘋狗症也無法驗出來。她指出,驗戊肝抗體約需兩至三周,另有檢測可快至6至8小時,其他現有常規檢查只需3至4小時,甚至2至3小時,而換器官手術不時在半夜進行,若加驗戊肝,需隨時有人手配合。 美檢測不包戊肝 英國現會為器官捐贈者篩查戊肝,但美國做法不同。在美國擔任疾病傳播諮詢委員會成員的何澤森向本報表示,他出任該委員會約一年,未聽聞美國有人換器官後染戊肝,美國會為捐贈者檢測50種病毒及寄生蟲,不包括戊肝,即使血液可傳播的寨卡病毒,只有近南美的地方才會為捐贈者檢測,應否加驗戊肝,值得商榷。 何澤森認為,有人捐器官已不容易,每多驗一種病,醫生會有多一個考慮,「(當地)曾有幾個腎驗出寄生蟲,結果外科醫生決定放棄,其實用抗生素可以處理寄生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