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停雙非政策後最後一批雙非學童9月升讀小一。雙非學童以往傾向留港升學,但臨近開課日,在青衣、葵涌等距邊境口岸較遠地區的學校,都出現跨境生流失潮。有學校獲派24名小一跨境生,僅1人註冊入讀;有學校原獲教育局分派224名本地及跨境學生,但有55%人放棄學位,校長稱流失率較往年高,認為因深圳容許居住內地港籍學生入讀公營學校,不少跨境生派不到北區小學後,寧可棄讀本港學校。
居於內地的學童可經「跨境學童專屬學校網」派至7個地區的小學,9月新學年有2156人經此獲派學位,當中葵青及荃灣佔625人,但不少學生都放棄入讀。
料選擇內地升學或北區叩門成功
位於青衣的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2018/19學年獲派24名小一跨境生,但僅1人註冊,校長蔡偉傑估計學生多數在內地升學,或在北區學校叩門成功。他說,學校本地生佔逾九成,生源非以跨境生為主,故流失跨境生對學校影響不大。
同區的荃灣商會學校今年獲派224名小一生,最終預料有約100人9月入學。校長周劍豪稱,今年的流失率較往年高,認為是受跨境生人數下跌,以及他們可入讀內地公營學校的政策影響,「跨境學童家長,即使子女在港有書讀,仍心大心細返內地讀書,部分獲派北區學校的學生,都會放棄學額,騰出的空間會讓其他區的學生補上」。
周劍豪稱,學校位處離邊境較遠的地區,在音樂椅效應下,學生易流向其他地區。他說,明年9月將不會有雙非學童,只剩單非學童,對學校收生有一定影響,「未去到好擔心,未來生源集中本地,學校近年?力發展英文教數學班,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已獲本地家長認同」。
北區鳳溪收300叩門表 不乏跨境生
葵涌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新學年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10名跨境生入學,最終沒有跨境生辦入學,校長王少超說,學校地理位置不便跨境生,估計流失的跨境生都轉到近口岸的學校。他說,流失的學生對校內小一開班沒有影響,新學年維持4班。他又指出,學校與區內其他小學惠顧同一校巴公司,一併安排跨境生接送服務,即使新學年沒有取錄跨境生,其他年級的小量跨境生上學安排亦不受影響。
北區的小學一直受內地家長歡迎,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稱,收到300份叩門表,不少來自派到其他地區的跨境生,最終取錄15人。政府2013年1月1日落實「雙非零配額」,預料明年雙非學童將幾近絕?於小一,跨境生人數將大幅下降,教育局稱會密切留意小一學位的供求。
明報記者 魏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