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申訴專員公署上周指引述社會意見,質疑教育局往往輕易批准直資、私立及國際學校加學費,正調查機制是否「足夠嚴謹」。教育局回覆本報稱,審批申請時會考慮幅度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已諮詢家長等,並指過去5年每年均曾經拒絕個別學校調整學費申請。 教育局去年收到147份學校申請,要求在2017/18學年調整學費,加幅由約3%至逾20%不等,絕大部分獲批,個別學校每年學費逾20萬元。 教育局表示,一向採取審慎態度處理直資及私立學校(包括國際學校)調整學費的申請,在審批直資學校的申請時,會考慮學校財政狀G是否穩健、財政預算、調整幅度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已諮詢及回應家長意見;自負營虧的私立學校方面,教育局亦會考慮其加學費理據是否合理,以及與家長是否充分溝通等因素。 指會考慮合理性諮詢充足否 申訴專員劉燕卿早前表示,若學校連年加學費,會對家長造成沉重經濟壓力。教育局表示,全年學費逾20萬元的學校,主要提供非本地課程或特殊教育服務,若學校未能合理解釋某些關鍵事項,或未能妥善諮詢家長等,不會批准加費,又指於過去5年,每年均曾拒絕個別學校調整學費的申請。 2017/18學年獲批准加學費逾20%的學校有兩所,教育局解釋,其中一所中學申請高中年級學費有較大增幅,實際增加金額是全年1000元,以支付課後增潤和補底、教材及額外交流活動等,以提升教學質素及環境。另一所小學則申請一年級學費上調約25%,主要是該校財政錄得虧損,需調整學費以減輕營運壓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