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在上周二(19日)初戰以2比1擊敗波蘭,成為今屆世界盃第一隊贏球的非洲球隊,惟該隊領隊、亦是該隊球員名宿的施斯(Aliou Cisse),卻是今屆世界盃32隊國家隊中,唯一一名黑人領隊。對於黑人領隊數目偏少,有作家和反歧視組織認為,是球隊有公關考慮和偏見而不聘請黑人領隊,但也有非洲足球界人士認為,聘請領隊是用人唯才,與國籍無關。
曾帶領剛果民主共和國贏得2016年非洲國家盃的領隊伊本吉(Florent Ibenge),對黑人得到的機會十分不滿。他向法新社表示:「我們可以踢球,但不能執教,可能黑人就是為執行別人命令而生。」伊本吉又說,非洲國家有聘請白人領隊的傳統,通常會選擇經驗豐富的歐洲或南美領隊。去年非洲盃上,16隊參賽隊伍中,便只有3隊由黑人執教。
不過也有人認為,黑人領隊數目較少,不是因為偏見,而是和領隊的能力有關。加納曾經在1963至1982年間4奪非洲盃冠軍,該四屆比賽當時都是黑人領隊帶隊。前加納足協主席恩揚塔基(Kwesi Nyantakyi)認為,球隊能否奪冠,與領隊的國籍沒有關係,只是和其能力有關。
對於平權人士來說,世界盃上的種族差異,只是冰山一角。2014年,歐洲反種族歧視足球組織委托機構進行的研究發現,英格蘭、法國和荷蘭的球會中,只有3%的工作職位,是由黑人或少數族裔擔當。
歐洲反種族歧視足球組織負責人鮑瓦爾(Piara Powar)認為,歐洲各大聯賽一直有用黑人球員,卻沒有為他們成為領隊提供支持,需為此負責。
他續指,「黑人可成為優秀運動員但不能成為領隊」,是一種存在已久的偏見:「種族主義植入歐洲足球後,又擴散到非洲等地,在那婺u用歐洲領隊十分普遍,尤其是那些曾在歐洲執教過多個國家隊的資深領隊。」
《足球經濟學》的作者之一、荷蘭記者庫珀(Simon Kuper)說,球會和足協選擇領隊時會考慮公關形象宣傳,以及關注新領隊會否被接受,又希望避免批評,所以會選擇「看上去像領隊」、通常是40至60歲的白人男性。庫珀又舉例,為塞內加爾贏球賽的不是領隊施斯,95%的勝利都歸功於球員。他說,領隊是球隊的門面,公眾與媒體都會與領隊打交道:「人們永遠不會為了公關考慮而決定一個前鋒,但卻會這樣決定一個領隊。」(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