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長楊潤雄前日接受傳媒訪問,他表示「國民教育一定要做」,未來會想辦法加強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和認同,將適時加強推行,但強調不會有硬指標。另外,教育局5月時押後初中中史及歷史科課程修訂的第二階段諮詢,將於10月左右開始。
明報記者 黃津琪
至於近日興德學校管理不善問題,他認為是個別事件,將會為屬下學校較少的辦學團體的校董提供訓練;他又呼籲校董需「有心」做好學校,勿只為名譽(見另稿)。
指香港屬於中國 青年需認識國家
楊潤雄接受訪問時較具體說明對國教的看法,他指出,國民教育一定要推行,「也一定要想辦法加強香港年輕下一代對國家的認識和認同」,青少年需知道基本知識,如國家與香港的關係、國家發展、國家制度和憲法等,「這一定要有,因為中國是香港的一部分,我們亦是在香港的中國人」。
稱適時加強推廣 由教師專業帶動
但他認為對國家的認同感、情感等都並非從上堂便能建立,「一定要提供多些機會接觸內地的人和事、環境」,亦不會設硬指標。他續說,如透過往內地交流、姊妹學校等,讓他們自己感受整個國家的發展、國家對香港的關懷,「知道自己國家是怎樣的,從而產生認同和感情」。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楊潤雄曾公開回應有教育界人士擔心親建制的蔡若蓮任副局長後會重推國教,他多次重申「學校一直都有推行國民教育」,他受訪時亦提到,未來會在適當時間繼續加強和鼓勵學校,透過教師專業帶動「多些去做」,至於何時是「適當時間」及如何「加強」,他則沒有解釋。
楊潤雄又認為,香港發展離不開國家,年輕人若願意到國家發展,「機會比香港更多」,呼籲年輕人「行出第一步」。
教育局曾於2012年準備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見表),但遭社會大規模反對,前教育局長吳克儉上任後即茪滼B理爭議,起初他曾指國民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出有品德、對社會、國家有承擔的下一代,絕不是洗腦科目;最後因反對聲不絕,教育局在同年10月8日擱置國教科課程指引。吳於擱置當日曾說,於任期內不會再推行這方面的課程指引,又重申德育、國民及公民教育是一個很重要、學生理所當然需要學習的一個課程,指「大家對此是沒有異議的」。
中史獨立成科與課程修訂分開處理
另外,初中中史及歷史科課程修訂的第二輪諮詢會原定今年5月尾舉行,但教育局5月中旬將之押後,楊潤雄解釋,押後是為了把首輪諮詢意見整理完善,諮詢將於10月復辦;而初中中史是否獨立成科,為避免引起複雜問題,會與課程修訂分開處理。
中史課程過往「重古略今」,前局長吳克儉則建議調整為「古今並重」,以往中三教授清朝、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首輪諮詢文件建議中三集中教授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議節數由13節增加至23節,另加入文化史和香港史,有教師批評「根本教不完」;其他爭議則包括強調盛世、歌頌大一統而省略亡亂等。楊潤雄指出,首輪諮詢時收到不少意見,因眾說紛紜,故需用更多時間準備,他又說,「個人都未見過最後(諮詢)稿。」
倡兩史合併學校享長過渡期
特首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中提到中史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現時約有九成中學把中史獨立成科,餘下約一成則與其他科目合併,楊潤雄指出,「有信心、有決心去推。」他表示,有兩史合併的學校「教學效果幾好」,但作為中國人應對自己本身歷史有正統認識,這是獨立成科背後的理據;故在討論中史獨立成科時,要讓與其他科合併教授中史的學校,設較長的過渡時間,或協助他們把過去成功經驗融入獨立中史科。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