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介紹了列治文市府為國慶所挑選出的十四種植物,包括西洋蓍草、北美白珠、努特卡玫瑰、垂花蔥、鳶尾花、紫莞、海石竹等帶有美麗花朵的本地原生品種,帶回家種植,不但為自家花園增色,又最能適應本地氣候,容易照料,還可以幫助蜜蜂和蝴蝶授粉,有利環境,好處多多!
上期講解了七種,剩下的七種原生植物又是哪些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文:葉曉蓉 圖:網上圖片
山茱萸屬Red Osier Dogwood(Cornus sericea)
北美山茱萸是一種矮壯形的灌木叢,通常不會太高。莖為容易辨認的紅色,扁平細碎的白色小花聚攏成花球,結出白色的莓果。
種植貼士:山茱萸在全日照帶陰影的環境下生長得最好,種植位置至少要有四小時無遮擋、直曬日照,對於土壤,山茱萸適應力強,酸性至鹼性的土壤都可以生長,喜愛濕潤環境,所以經常可以在潮濕的沼澤附近看到,最不能忍受太過乾燥的土壤。
歐洲鱗毛蕨Male Fern(Dryopteris filixmas)
歐洲鱗毛蕨是一種美麗且容易養殖的林地蕨類植物,為北半球原生種,淺錄色地大三角形葉片聚攏着生長;這種鱗毛蕨不容易侵略其他植物的生長區域,可以放心地與其他植物栽種,非常適合種植在任何潮濕的環境,可生長至4英呎高。
蕨類種植貼士:以上蕨類買回家後,在移植時要注意,給予的空間最好為植物根部球莖的兩倍寬,可以在土壤裏混入一些堆肥或其他有機物來幫助生長。除了種植的頭一年必須保持給水以及濕潤的環境,不然以上三款蕨類其實還算耐旱,偶爾出遊沒給水也不怕。
廣布鱗毛蕨Spreading Wood Fern(Dryopteris expansa)
廣布鱗毛蕨擁有粗壯如木頭觸感的葉柄,往上生長、如綠色花邊般的葉子,邊緣帶鋸齒狀,交叉叢生,可長成1或2英呎長,整株植物可長到3英呎高。
頂針莓Thimbleberry(Rubus parviflorus)
頂針莓為原生種帶刺的荊棘灌木叢,開白色的花,漿紅色的果實細小可食用,生長快且密,樹叢可長至4至6英呎高。
種植貼士:頂針莓在全日照的環境下長得最好,日照不太夠的地方雖然可以生存,但結果可能不佳,要想達到最棒的種植結果,讓莓果產量佳,在種植時每株頂針莓最好間隔3英呎,每排(Row)頂針莓樹叢最好相隔8英呎,澆水時集中在根部,避免澆到枝葉,免得因為太潮濕導致發霉和爛根。
木玫瑰Woods Rose(Rosa woodsii)
非常耐寒的本土原生種灌木玫瑰,在五月到七月的花期間,會開出深淺不一的粉紅色大花,並在秋天時結出梨形的玫瑰果(Rose hip),花莖則會在入冬後變成紅色,木玫瑰的花莖細密,在空曠的地區會長成一整片的灌木叢。
種植貼士:木玫瑰生長快速,存活在惡劣的土壤下,不論是全日照或是陰暗的環境;所以選擇移植時,可以依造你自己期望的位置來種,不太需要顧及是否適合木玫瑰。
刺葉耳蕨/劍厥Sword Fern(Polystichum munitum)
刺葉耳蕨明亮的綠色葉片最為醒目,如劍般形狀的葉子往上生長,如同其他蕨類,喜歡潮濕陰涼的環境,在太平洋西北部的樹林裏常見;不過雖然喜歡濕潤,通風、排水良好依舊是必要條件。刺葉耳蕨可以在不同種類的土壤裏生存,也能適應不同程度的光照,如果環境夠潮濕,在陽光常照處也能長得不錯。
常綠越橘莓Evergreen Huckleberry(Vaccinium ovatum)
常綠越橘莓是在太平洋西北低區最常見的原生植物,果實可食用,這樣的植物到目前為止都還未被充分利用。常綠越橘莓在全日照和陰影處都能長得好。花朵為花瓶形狀的白色小花,在春天垂掛在葉子下,然後在夏末結成深黑藍色的果實。由於常綠越橘莓生長枝葉茂盛緊密,是最好的天然屏障,可以當作花園圍欄種植。
種植貼士:常綠越橘莓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在陰影處可以生長,但是可能不會開花結果。越橘莓最好種植在排水良好或是沙土質土壤裏,平時耐旱,但在開花、結果的時期需要頻繁的給水。可以適度修剪,保持植物外觀上整潔美觀沒修剪的越橘莓可以長作圍欄。